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你们双方在为了一个问题该怎么做而激辩,然而对方突然抛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是xxx,但你却无法向他解释为什么答案是xxx。
这是什么感觉呢,就像你告诉别人x平方的导数是2x但是别人问你为什么x平方的导数是2x一样。那你怎么办呢,你要把从极限定义到导数推导的那一连串东西都跟他讲一下吗,但事实上很多时候你是做不到的,因为那一套推理过程太多了,而你只是记下了结论而已。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辩论几乎总会输,我认为这就是所谓的knowledge gap。你和别人的gap太大了,然而要把这个gap填完,你要解释的东西太多了,你做不到,因为我们记忆的knowledge它不是连续的,很多时候都只是结论而已,between结论间的那些推导我们是不会记下来的,所以说它不是连续的。所以这就是人们看法不同的根本原因。
理想的情况是,大家的gap不太大,而且是可以填充的,但事实上总有出现填不好gap的情况。比如有时别人告诉我前端就应该做这个这个,后端就应该做那个那个,分的非常明确,我知道这样一刀切是不行的,这里面有个度和balance以及如何更好的serve目标的问题,但我一时也想不出反例,特别是在这种模棱两可的情况下讨论细微的变化的问题,因此我就无法反驳了。
如果另一方预设你说的是错的,他说的是对的,那么情况就更糟糕,因为如果对方能假设如果你说的是对的,那么可能还有机会能get一点你的sense,来理解你为什么那么说,但如果仅通过你说不出来而判断你是不对的,那么你就肯定没法反驳了。
关键问题还是gap太大,使得辩论都失去了意义。那么如果你要去说服对你这一行完全不懂的客户呢,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关键就是千万不能让对方一开始就预设你说的东西都是要他自己了解清楚了才能相信的,从而刨根究底的问,导致你最后说不出来。那么有一种方法就是先去了解清楚对方的行业,了解一下对方这个行业做事情判断事物的mind set大致是什么样的,这样谈起来对方一看哟这小子还蛮懂的嘛,然后预设你说的东西都是要他自己了解清楚了才能相信的这种心理程度就会降低了。最好能简化你要说的东西的艰深程度,能用别人能理解的他们的习惯来present你要说的东西。
总之,要通过辩论或者讨论来说服别人相信你所说的,实在是太难了,gap越大越难,为了抹平gap,得做出很多很多的准备,把自己要说的东西的来龙去脉全部了解了才行,这样才能应付对方从任何角度抛来的任何问题,这非常难,台上一分钟台下可能就要10年功,此言非虚。更不要说很多的讨论都是随机发生的根本不会有时间准备。
但如果你一定要说服别人这样才能达成你的目标的,那为了目标就硬着头皮也要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