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777215/8e0ac12afcc78a2b.jpg)
我是一个文科生,教语文是上天给我的馈赠。然而,人到中年,却发生了转机,我开始教生物了。
生物是理科,在我的认知局限里,那就是一门副科,了解一下,最要紧的是,用大把的时间攻克语数英,物理化学科。当然,教育理念,学校,老师,都认为理所应当,这是当时的教育大背景所禁锢的思想。
如今,大数据时代,教育环境和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物不能小视,从小学的科学开始渗透,到初中,必须是专业的学习。虽说我不是专业的老师,但小学科在我的未知领域中,必须来个逆转。
我逆袭了。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学习新东西的过程,不仅仅改变的是认知,更多的是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那个过程,既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决心,又有高处不胜寒,身处山脚不敢前的畏惧。既有科学神秘难以掌控的恐惧,又有拨开云雾露笑颜的自信。既有理还乱心慌慌的无奈,又有学有所获乐在其中的无悔。推开新领域的大门,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景观,感受到的是与众不同的神秘。
细胞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植物的细胞结构和动物的略有不同,各自又有不一样的结构层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诠释了大自然的规律与神奇。森林古猿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化石是最直接的进化证据。
人从哪儿来?作为初中孩子,必须从生物学的角度,有一个很具体,很真实,很理性的认识。我们上初中时,就因为生物可以不学,或者讲解的羞涩,打不开人的生殖系统的门帘,所以,成长留下了了解自己的空白。8周有了人的形态,38周就可以分娩,胎盘是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吃什么?怎么消化?如何吸收?人的营养物质有哪些?糖类,蛋白质,脂肪,还有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它们在什么食物中,怎么吃才营养又安全,让学生自己知道,比家长唠叨是不是更有用。食物在口腔,胃,小肠里消化,各司其职,呼吸有呼吸道和肺,借助呼吸系统通气,在肺泡和血液里进行气体交换。血液再进行一场辛苦的运输,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又发挥着它们各自的功能,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里进行体循环和肺循环,让心脏获取跳动的能量。
生物学就像一个传感器,我看到生物,就会瞬间跳跃出许许多多的生物专业术语。不学啥也不知道,可学了肯定会让人知道很多生活的认知,比如我们人类是森林古猿在森林大量消失后直立行走,能使用和制造工具,然后在有了火之后,大脑发育,产生语言,便进化为人。比如我们都来自于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在妈妈的子宫里发育成胎儿,经历了一场艰难的旅行才呱呱坠地开始新生命的。比如我们人体营养真正被吸收的是葡萄糖,氨基酸和甘油脂肪酸,消化模式经不起任何一个环节出岔子,呼吸也是各行其道,遵守交通规则。身体要健康,血液必须要各展其用,否则,医生会结合你的血液化验单给你最科学的诊断。
真遗憾,自己对科学方面的认知学得有点晚。很庆幸,在即将离开的地方,还能从生物课里学到这么多的生活认知,有种说不出来的欣喜和幸福。如果退休后,可以做自己的营养师,用科学的认知安度余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77215/3982272b4812ad8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