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娃”形象
看了《白鹿原》,当中的黑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人物,他具有多重性格。他既有善良、朴实、勇敢的一面,也有自私、虚伪、软弱的一面。没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左右摇摆,走完悲剧式的人生。他的人生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宗法观念“吃人”的本质。
白鹿原上的迷路者
人生道路:
黑娃是长工鹿三的儿子,他从小就野性十足,不喜欢读书,可能是在田野跑惯了,性子无法收回来,加上它发自内心的自卑感,使得他从小就有了叛逆心理,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了伏笔。如族长白嘉轩出钱资助黑娃去念书,而黑娃却不耐烦地说:“干脆还是叫我去割草。”当鹿兆鹏出于好意给他冰糖和点心时,不仅没有使他产生丝毫的感激之情,反而激起了他的自卑和抵触心理,黑娃不愿走父辈的老路,要按照自己的设想和希望去生活——离开家到渭北去当长工,尽管还是过着受人剥削的日子,但这对他来说毕竟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作出的选择。
黑娃和小娥是真爱吗,彻头彻尾的一场悲剧?
在人的一生中,爱情、婚姻是与事业并重的主题。黑娃与小娥的爱情和婚姻纠葛,相对于黑娃的革命活动来说,是他人生命运的另一条主线。
黑娃外出打长工时,在雇主郭财东的小妾的诱引下萌发的性意识,最终升华为炽烈的感情,经过一番周折,他带着小娥回到家乡,这是黑娃在新的生活道路上迈出的有力的一步,也是他独特性格的鲜明展现,这一惊人之举在白鹿村引起极大震动,白鹿原上最具革命性的人物鹿兆鹏也因自己难以做到婚姻自主而对黑娃大加赞赏,称他是“白鹿村头一个冲破封建枷锁实行婚姻自主的人。”
但在现代中国农村这样一个宗法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中,个人的婚姻被纳入家族的群体之中,根本没有自主的权利。在白鹿村这样一个典型的宗教家族的众人眼中,黑娃在婚恋上的行为是大逆不道的。尽管他以自已切实的行动向传统伦理道德提出了勇敢的挑战,然而,由于行动主体置身于浓厚的封建文化氛围之中,这种挑战是软弱无力的。黑娃无法从根本上彻底背叛传统,为了使他和小娥的婚姻关系能够维持下去就必须使之“合法化”,赋予它一个名正言顺的形式。
因此,当黑娃在他乡自主娶了小娥后,必须回乡认祖归宗,以求得家庭的认可和接纳。不幸的是他的选择一开始就是悲剧性的,宗法伦理的巨网笼罩着中国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它绝不会承认和接纳小娥这样一个女人,所以无论回乡与否,黑娃与小娥的婚恋结局都将是一场悲剧。
黑娃接受招安之后携新妻回乡祭祖说明:当婚姻与家庭及其伦理道德发生冲突时,就必须放弃个人的选择以维护家庭的荣誉,否则就只有走向毁灭的结局。 黑娃和小娥虽然产生了爱情,但却带着浓厚的宗法伦理色彩。在描写爱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大多处于主动的位置,而男性往往是被动的。在黑娃和小娥的关系中也突出地反映了这个特点。
黑娃和小娥在患难中蕴育了炽热的感情,但后来随着政治风云和个人生活的变化,男性在婚恋中的软弱、被动的特点在黑娃身上得到明显的体现。当黑娃从白鹿村逃走时,小娥哭喊着要跟他一起走,黑娃却拒绝了她。传统文化的熏陶使黑娃性格中自私、软弱和被动的一面在关键时刻暴露得淋漓尽致,只顾自己逃命而不顾情人死活。
后来,当黑娃得知小娥惨死的消息时,立即寻找凶手,这固然是为小娥报仇,但也是出于对自己荣誉的维护。随着岁月的流失和环境的改变,黑娃复仇的念头逐渐淡漠,直至消失。此时的黑娃已从心中把小娥彻底抛弃,所以最终能与杀害小娥的凶手——自己的父亲和解。在爱情与家族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黑娃一生的评价
从“白狼”到“白鹿”的转变,是他自己选择的,也是时代造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