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掏鼻屎/心理感受
提纲:
本文拟从掏鼻屎的过程入手,论述掏鼻屎的过程与心理感受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掏鼻屎的过程对应着相应的心理变化,从而论证掏鼻屎为什么会成为人们偏爱的一项活动以及用手而不用其他工具掏鼻屎的优越性。
案例:
在通过大量的实地观察和访谈后,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可以对掏鼻屎全过程进行概括。其主要分为准备——掏——弹三个步骤。
第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通常是指在掏鼻屎之前,人会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而此种精神状态的注意力不会集中于掏鼻屎。在资料中也可发现,无聊时也有助于掏鼻屎的开展。概括而言,准备阶段必需具备全神贯注、精神放松、双手活跃三个主要特征。
第二,掏。掏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其通常具有持续时间长、心理感受强烈(将在后面做出分析)的特点。资料显示,由于同一人体的鼻孔宽度总是小于大拇指,故大多数人不会用大拇指掏鼻屎。个别鼻孔宽度超出正常范围的被调查者,较喜欢用食指。主要原因在于食指的力量强于其他四指,具有良好的挖掘作用。中指和无名指无论在力量还是使用方便上都不及食指,且这两指的弯曲总会带动其他指的弯曲,有给个人脸部造成损伤的可能,故无人使用。最多人使用的是小拇指。小拇指的长短大小不仅适应于鼻孔宽度,易进易出,且本身运动灵活自如,有利于对鼻腔进行全面清洁。资料中显示,许多女性小拇指留有一定长度的指甲,可以有助于她们将挖掘到的鼻屎顺利带出鼻腔,形成类似铲车的作用。这一点,得到了部分留有小拇指指甲的男性的认可。
小拇指通常是以手掌掌心向脸方向伸进鼻腔,指肚上的感觉神经开始发挥作用。同时,小拇指在鼻腔内转动,适时调整位置,寻找鼻屎。如找到鼻屎,小拇指第二关节便弯曲,将力量集中于指尖,将鼻屎从鼻腔壁上抠落,带出鼻腔。资料显示,对于大多数被调查者而言,干而硬的鼻屎比较容易挖掘,带出鼻腔时也非常顺利。粘稠的鼻屎会在指头上形成一层黏膜,拖出时造成长长的类似鼻涕一样的物质,不十分雅观,也不易清洗。
第三,掏。鼻屎通常粘在指甲或指肚上,一般不会自行掉落。有被调查者表示,在5.12大地震中,自己正在掏鼻屎,地震将其从椅子上震掉到地上,但并未引起鼻屎的掉落。由此可见鼻屎具有很高的粘性。因此,在掏出鼻屎后,人们通常会选择弹掉鼻屎。具体做法如下:将大小拇指弯曲形成一个圈,小拇指借助大拇指的依靠,向外一弹,则鼻屎掉落。被调查者也表示,以上动作对于干而硬的鼻屎十分有效,但对于粘稠度高的鼻屎,则需要在弹之前加入搓的动作。搓可以放在任何指头上进行。由大拇指配合,搓掉表面的黏液,使其形成圆形或长条形。某些鼻屎在搓的过程中会有部分残渣掉落,但主体结构完好。待黏液褪去,便可进行弹的工作。
附:有部分调查者表示,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尝试过品尝鼻屎。据他们反映,鼻屎通常带有咸味,且韧性十足。
分析:
从以上对于掏鼻屎的过程描述来看,人们在掏鼻屎时经历过以下几个阶段的心理变化:
当意识到自己要掏鼻屎时,绝大多数人会产生强烈的期待感,并对鼻屎的多少大小做出心理绘图。被调查者都表示,在掏鼻屎之前,他们都希望鼻腔内充满了鼻屎,且颗粒饱满。
当指头进入鼻腔的那一刻,期待感达到顶点,一旦探触到大鼻屎的存在,期待感会立即被兴奋所取代。这时候,掏鼻屎的动作往往狠、准、快。掏出鼻屎后,人们还会反复观察,如果眼中所见与手指感觉相差存在距离,则会出现失落或无所谓的情绪。分析表明,这主要是之前对大鼻屎或巨型鼻屎的想象已被期待感夸张,缺少理性分析。如果手指在鼻腔内并未探触到鼻屎存在,或是只有一些渣滓,失望便随之而来。这时,手指的力量就会减弱,很快退出鼻腔。被调查者表示,在这时他们会下意识地想:下一次一定要掏一个大的出来。
分析表明,如果经常能掏到大鼻屎的人,会有一种持续的兴奋,使他们将掏鼻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下去。反之,则会有一种持续的失望,使他们不再热衷于掏鼻屎。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可能,即失望会刺激期待,产生类似赌徒的心理,从而为下一次的大鼻屎和巨型鼻屎持续不断地努力。因此,无论是掏得出大鼻屎还是掏不出大鼻屎,掏鼻屎都极有可能成为人们乐此不疲并为之恒久努力的行为。
在掏鼻屎时,大多数人借助手指这种工具,主要在于:第一,具有便捷性。人无论带什么样的工具,都不如自身长出来的器官方便。手指随身携带,随时使用,也无须支付使用费用,成本极低。第二,手指感觉神经丰富,其每一步骤都与人的情绪互动,造成面部扭曲,五官挪位的效果,极大地缓解了日常生活紧张的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