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个监督小外甥写作业,因为作业提交日期不是昨天,但考虑到他拖拉的性格,因此想要他提前做完,可是他怎么也不肯答应,见我态度坚决,就采取"哭遁”,然并软,最终还是在被威胁从此无法接触任何电子产品的条件下服软,于是,便顺势对他进行一番思想教育,拖是没有用的,作业不会消失,该写还是得写,早晚的事,刚刚要是不哭,这会儿都写完一部分,何必呢?
是啊,在我们的认知中,拖延是一个坏习惯,正常人都应该戒掉这个毛病,但今天我看到一则寓言,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话说,古代有个国王下令处死一个思想家,对于这个结果,思想家本人没有做任何反驳,而是坦然接受,但是他有一个条件,死刑需要缓期两年执行,这两年中他要教会一匹马说话。国王见他如此坦然,想着早晚是个死,让他多活两年也没事,万一他真教会马儿说呢!于是,思想家就有两年的缓刑时间,但这件事对于外人而言,并没有意义,哪怕他的朋友也不相信他可以做到,带着疑问,朋友们问他,为何要做一件理论上不可能的事呢?思想家微笑地说:“其实我对于能否教会马儿说话,心里同样没底,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是觉得时间往往可以做到一些我们常人无法做到的事,也许过个两年,国王心情好,把我赦免。或者说,这两年时间, 奇迹出现,我教会马儿说话。还有可能,这两年中国王死了啊,我也可以利用这两年时间,思考如何逃跑啊,甚至于,我没有度过这两年就死去,这样不就可以免受死刑的痛苦吗?”
是啊,我们都觉得,拖其实是在浪费时间,但从这位思想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拖有时候才是最佳解决方案,比如当你对一件事特别生气时,不妨拖个一分钟再发作,也许一分钟后你气就消了,或者你对网上某件物品很喜欢,但有些超过当前能承受的经济能力,冲动之下,你打算刷信用卡提前消费,假如你可以缓几个小时再下单,也许就可以免去一次背负外债的风险。因此,面对某些犹豫不决或者生死攸关的事,不妨想办法拖一拖,也许时间会给你提供意料之外的方案。
念及至此,多少可以理解小外甥的做法,可能他心里想着,拖一拖,万一老师心情好就把作业取消呢!
题图摄影:Alexander Schimmeck
题图授权基于:CCO协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