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随笔散文,是我对故乡的回忆,纪录着故乡曾经发生过的事。一位编辑在审阅过程中由衷的感慨本书,“安静的写作,清醒的思路,简单的深刻,温情的美好。”并随手记下一些细节。
“周围坐满了知青,吵吵闹闹,有的一根板凳上挤了三四个人。巴不得这一桌相亲的队伍赶紧走,好腾出位子。正好有认识女方的知青进茶馆,立马打破僵局,对着男方家人连发三问,家里有多少兄弟姐妹,分家没有?干一天活路值多少钱?主食以大米还是红苕为主?家里的房子是砖瓦房还是茅草房?对方回答看来不令人满意,白胖女子拉起自家亲戚起身离开,这事就黄了。” 《乐山茶趣》
“我见他画的女人没有女人最重要的部位,就说画得不像,男女分不清。李老师说“你懂个锤子,那个东西你都晓得,人小鬼大”。” “至于文学爱好者,都是内藏“老子天下第一”“怀孤独元素”的人,一起打堆喝茶,要看情况。”“他们往大佛寺露天茶椅子一坐,乐山的文学就灿烂了,就到顶了。”“如果说看水拜佛是行,寻一把竹椅品一杯茶则是悟,缺一不可。”《大佛寺喝茶》
“夏日炎炎里的乐山,大河显现出旺盛的精力。
人却蔫巴了,一动就出汗,街头巷尾少有人奔走。这时候,必须要有为城市提神醒脑的尤物,于是有三种花出现了,一是栀子花,二是黄桷兰,三是茉莉花。”“清晨的乐山街头,便有买了菜的人家,带着一把停着露水的大栀子花,一路飘着花香。”“第二天一早醒来,枕头边上是母亲放的兰花。有时候,母亲为了兰花开得更好,她会找一个青花瓷的蘸水盘子,盛上清水,把黄桷兰一朵朵排列在盘中,让花儿静静的开,静静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花香乐山》
“灶上支一口直径超过一米五的大铁锅,下面一大堆柴划子,易燃的松木居多,里面还有几个树圪兜,铁锅掺满了水,里面有牛头牛肋骨和各种牛骨头,熊熊大火煮沸后,又用树圪兜慢慢的熬制。” 《源自地摊的美食》
“读书人好纸扇子,打开扇风,合拢又是一道具,与人争论好指指戳戳,说到得意处,潇洒的把手中纸扇往胸前一挥,纸扇打开发出哗啦声响,干净利索。却又不扇,哗的又是一折一顿,扇子又折叠拢了。书生大抵是不怕热,别人都脱光留条短裤了,他们还是长裤短袖,上衣口袋里还不忘别了支钢笔。也有好书画的人,央人在扇面上,一面古人诗句,另一面则是画的荷呀,竹呀,或者几丛兰草。这个城市最不缺少的便是画画写字的人了。
年轻女孩和少妇们,则穿上了纱裙,那时候还没有开放到穿短裤和无袖上衣,裙子一律长过膝,只有小女孩才有资格穿背心。也是人手一把扇子,年轻的手上握的是上游青神编的竹扇。但见那用细竹丝编就的扇子,有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一律用薄到透明的青竹丝呈现。扇子在女人手上,如装饰,轻摇罗扇,有微风徐来,间或还有香气四溢。” 《乐山三题》
“在古代彝语中,罗目的意思就是母老虎!今天,峨眉山脚下的青龙场隐形了。1981年,罗目又替代了青龙,罗目重现江湖,罗目古镇继续着它的前世今生。” 《虎踞龙蟠话罗目》
“川中盆地,大凡交通要道处,幺店子是不可或缺的。大路边,岔路口,孤零零一爿小店铺,除了门前的古道,四围寂寂。七八月流火,冬腊月归家,便有行路人歇脚。拉牛车的、拉人力车的、推鸡公车的、间或也有轿夫抬着客人停在路边。看守幺店子的不外乎一老妪,店内除了一曲尺酒柜,上面置三两坛酒,几叠旧碗,一量酒的竹筒,余皆不见。” 《幺店子》
……
第一辑 那山那水
乐山三题
梦回大佛寺
寻找东岳庙
《乐山县志》漫谈
美轮美奂的城市水岸线
文庙求学
北门桥以南
北门桥以北
黄山谷在乐山取名
盐茶经幡渡木城
花果飘香汉阳坝
桃花水中桃花鱼
金口木舌
古镇留名片瓦不存
船过大佛脚
11
守望渡口
感恩井研
屋檐街的面子
乐山秋色
牟子片断
乐山文化拾零
再说铜河扁
名山自载千秋史——话说旷怡亭
话说乐山之壁津楼
夹江千佛崖的烟火气息
乐山顺城街公墙史话
虎踞龙蟠话罗目
石麟往事
第二辑 那人那事
出租车与乐山
王浩儿扫尘记
百年磨一刀
画家的温度
蚂蚁儿蜕变
12
双儿
何爸爸
熊昌明
康熙字典
门坎
喝猪油
幺老爷
乐山茶趣
大佛寺喝茶
草堂寺忆旧
王扁的王气
花香乐山
永善公
源自地摊的美食
三伏天说酱
豆花传情
寻找乐山全家福
乐山老同兴酱园的前世今生
乐山大佛寺的陈年旧事
东山挂标语
曾因酒醉鞭名马
13
讲个乐山故事
一张照片引起的寻找
那一年
偷瓜
幺店子
苍蝇馆子忆旧
砚念
夜雨寄乐山(代后记》
全书22万字,即将由《零度》诗社独立编辑发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