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情感偏激会带来什么后果
原文: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译文: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去提高品德修养和辨别是非。孔子说:“以忠厚诚实为主,行为总是遵循道义,这就可以提高品德。对于同一个人,爱的时候希望他长期活下去;厌恶的时候,又希望他死去。既要他长寿,又要他短命,这就是迷惑。‘这样对自己实在是没有益处,也只能使人感到奇怪罢了’。”
解读:子张的性格属于偏激的类型,所以孔子给出的建议也是有关于他自身的一些建议。
一个人要遵循忠信,要讲信用,但是也要懂得变化,你对于你做的某个事情,是否符合义。而非一味的遵循教条,这样就会变成一个小人。就比如说,孔子当年面都土匪,答应对方说不举报对方,但是出于对方是土匪,孔子也依然会想官兵举报,这是出于义,也不会因为自己讲诚信,而不管不顾了。
什么是惑呢?当你很爱一个人的时候,看对方什么都是好的;但是一旦分手,缺点就一幕幕的浮现出来,想要曝光对方,非常恨对方。一个人当初爱的有多么热烈,在分手的时候,就会有多么的痛苦。这个就是惑呀。
当你判断一个人,是以你自身的情感去面对对方的时候,对方对你是怎样,对你是否好。都是通过自己的情绪来判断,这个人是否值得你靠近。这个人对你好,你就喜欢,不管对方是否是一个坏人。当你用自己的情绪来判断一个人的时候,来决定自己的对待他人的态度时,就 远离了批判性思维,就缺乏了公正和公允。
这样,只会陷入一个没有原则,只顾自己的喜好来喜欢,或者讨厌一个人。
你对待他人的态度,与对待你自己的态度是否是一样的,这样能够提升你自身的稳定。同时做到思维的公平性。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困难与纠结,痛苦,导致反目成仇,同床异梦,爱恨交织,核心就自阿鱼人们不能公允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