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总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周遭的一切,也改变着我们的心境。
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们都应掬一抔宁静淡泊之心。与繁忙之时,偷得浮生半日闲。
—题记

下雨了,滴滴答答的雨声,让我暗生情愫。总是会在这样的雨天,想起什么事,什么人……
都说雨,是诗的化身。想来,这个季节与诗有染。
打着伞,行走在爬满蔷薇的小径。又让我想起了小舅家的院落。提及江南,总会想到青砖黛瓦,深井落花。江南如一枝莲,娉婷、袅娜,婉约着永不褪色的记忆。
不经意间,看到“城市书画院”几个字。古色古香的外墙,爬满藤蔓。我喜欢这种植物,它总是默默的在城市的一隅,静静地装点着美。如一淡淡的女子,不言不语,只做好自己,芳姿独韵。
书画院里很幽静,灯光柔柔的,一首古琴曲《空山幽禅》,氤氲缭绕。听着曲调,仿佛置身于古寺,安禅打坐,让心有了皈依。
我抽取几本书,点了一杯茉莉花茶,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了下来。
茉莉花香,伴着墨香,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与王维相识于《山中》,和李白《月下独酌》。
一本有些泛黄的“文学自由谈”刊物,引起了我注意。
已多年不再看杂志刊物了,翻看首页:“诚如本刊之刊名,《文学自由谈》竭力于表达文坛民意,试图告诉您一个相对真实的文坛……”
当今真实的文坛是什么样的?!
《天下才子半流人》/狄青,“江南三部曲”令人好困惑/唐小林,与陈忠实对话《白鹿原》/闫刚,《不成样子的扯淡》/李建军
每一篇文章都是字字珠玑,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个人的偏见。读来厚重、深邃。我沉下心,认真的品读着。
陈忠实的《白鹿原》,多年前看过电视剧,但创作背景一无所之。
陈忠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鹿原》是其成名作,1997年获矛盾文学奖,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白嘉轩、鹿子霖、鹿三、朱先生这些具有深刻历史的文化内涵的典型形象,成功地塑造出黑娃、白孝文、田小娥、白灵等年轻一代性格各异、追求不同、极具时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著名学者范增评价说,“陈忠实先生所著《白鹿原》,一代奇书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
为了完成一部堪称为“一个民族的秘史”大书。陈忠实花了两三年的时间作了多方面的准备:学习了解中国近代史;阅读国内外各种流派的长篇小说的优秀作品,以学习借鉴他人之长,保持研究长篇结构的方法……
从1988-1992年,陈忠实历经千辛万苦,乃至所忍受的难耐和寂寞,无人能想。
最难时,生活遇到非常大的困难—孩子上学快交不上学费。给老婆说:“我回原上老家去写,你给我多擀些面带上,吃完了你回来再擀。这事弄不成,咱养鸡去!”
《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篇画卷。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毫无疑问是小说丛林中的一棵枝叶茂盛、葳蕤光辉的大树,震撼心魄的高峰。
近些年,我都沉浸在美文中,徜徉在白落梅,雪小禅,丁立梅这些当代美女作家的文稿中,从中游离于诗词歌赋带给我远离尘嚣的宁静。
但陈忠实在创作《白鹿原》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让我为之震撼!
路遥的《平凡世界》、残雪的《五香街》、老舍的《茶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这些老一辈作家的经典著作,需要再次重温。
每一部巨作背后的故事,才是成功史!
服务员走了过来,我依然意犹未尽。眼前的一头白鹿挥之不去……
窗外小雨已停,被雨水清洗后的空气清晰洁净,文学带给我们心理的滋养无可比拟。
偶得悠闲静,遂忘尘俗心。这个午后,一个夏日的午后。
文字里的遇见,成就生命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