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教育,然而,父母能够给予自己深爱的孩子们的资源、天赋、机会却不尽相同。
本书以内容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极富洞察力的生活细节,考察了贫困家庭、工人阶级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生活,从而确认了,父母的社会地位会以一种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但又是强有力的方式冲击着孩子的人生经历,并标识出了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是如何影响教育方式的。”
他们10岁时,中产阶级少年显得老练、世故、难以被感动。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的孩子看起来显得年龄更小、更活泼、更童真。
十年之后,这种模式发生了逆转:中产阶级家庭的年轻人看起来更年轻。作为大学生对世界在他们面前展现的方式感到兴奋。他们有旅行的梦想,也有对许多不同道路的期望。
相比之下,工人阶级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年轻人普遍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全职工作,并承受着诸如养育孩子、购买食物、每月还车贷等各种紧迫任务。
这些不平等的产生是阶级的延续,阶级、种族和家庭生活的延续。
而主要的差异体现在教育。教育的差异几乎决定了孩子的出路和未来。
最近,我们家也为孩子的教育发愁,学区房,公办,民办,体制内,体制外。
父母们如此焦虑,主要是为了抢夺为数不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父母们能为孩子做的比我们认为的多。父母给予孩子的起点托举很重要,在任何国家同样如此。
所以,我们努力提升自己,也托举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