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师以“国学现代化”理念解读《论语》:乡党篇*10#8 食不厌精,脍(kuai,第四声)不厌细️。食饐(yi,第四声)而餲(ai,第四声)️,鱼馁(nei,第三声)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ren,第四声),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xi,第四声)️。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fu,第三声),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寝不言。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注释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指吃米饭不嫌精白,吃肉不嫌切得细小。
️食饐而餲:指食粮放置过久而腐臭变坏。『饐』即腐臭。『餲』是味恶的意思。
️馁:即腐烂。鱼烂称『馁』,肉腐为『败』。
️不时:指不是三顿正餐的时间。
️割不正:指宰杀猪牛羊的方式不当。
️不使胜食气:即不使食肉多过饭的分量。
️祭于公,不宿肉:指助祭于君分的胙(zuo,第四声)肉,回来后立即分赐,不要等到隔日。
️必齐如也:指必定要恭敬祭拜。
主旨
孔子对于饮食相当节制。
今译
米饭不嫌舂(chong,第一声)得精白,肉不嫌切得细小。食粮放置过久变坏或变味就不吃,鱼类、肉类腐败了也不吃。食物跟平常的颜色不同、味道变了不吃。煮坏了不吃,不是三顿正餐时间不吃。宰杀方式不当的肉不吃,没有适当的酱不吃。肉虽然多,不使吃肉比吃饭还多。喝酒依照酒量,不喝醉而惹事。街上零卖的酒、肉怕不干净也不吃。桌上生姜不可撤走,食
物不可吃太多。
帮助国君祭祀,分回来的祭肉,当天就分送给人。祭肉不能留着超过三天,超过三天便不能吃了
吃的时候不交谈,睡的时候不讲话。虽然是粗饭、菜汤、瓜类,临吃的时候也一定要先祭拜,而且要有诚意。
引述
孔子当时,对于营养学的研究,远不如现代发达。臂如饭食愈精愈好,便不符合科学的研究结果。这一段描述,仅供参考。主要是吃得合理,不影响健康,也不吃得难看,或者引起他人的非议,也就可以了。
生活智慧
(一)坐有坐相,睡有睡相,吃也有吃相。太过难看,就不够体面。有碍观感,对自己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
(二)吃得营养均衡、分量恰当,最好按时用餐,少吃零食,对健康有保障。遇有特殊状况,要合理加以调节。
(三)饮食习惯,要自己用心调整。随着年龄增长健康状态不同。所处环境变动,最好及时调整应变,以求合宜。
建议
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及时加以改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