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曹操实施的屯田制说,让民生得以养息,的确是一项不错的创举。东汉末年,由黄巾起义而波及的战乱让老百姓流离失所,倍受苦难。而各地政权也称霸当地各自割居一方,再加上外夷的侵略,内忧外患使整个中国成了一盘无形的散沙。
董卓叛乱,诸候相互征伐,长期以来的战争,让国家人口锐减。从公元157年的多达5600万,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超级大国。可到公元208年己不足800万,这是何等的触目惊心呀!就连当时的曹操也写下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蒿里行》这样凄凉的诗句。
对于三国历史,我们许多观念往往受《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影响巨大,作者罗贯中的诸多论点也是沿袭了陈寿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拥刘反曹是整部书的基调。这不奇怪,因为陈寿本人就是蜀国人,并长期任朝廷官吏,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蜀是其故国,所以在写《三国志》时心有偏属也是人之常情。
以现代眼光来看,当时的中国迫切需要统一,人民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而曹操在平定北方之乱后,一直致力于这些方面。可以说,当时的魏国最具备一统天下的能力和气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