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开始,我就爱上了阅读。记得第一本吸引我的图书不是中国人喜爱的四大名著,是一本绘有人物情景的图画书,题目叫什么不记得了,但内容讲的是武则天和上官婉儿的故事。那是我刚从奶奶乡下小学转到镇中心小学读书,有一天放下午学走路回家,经过街边的一个书摊,一个老人摆的书摊,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人书,2分钱一次。我在老人提供的小板凳上坐下来,拿起一本小人图画书看起来,然后就被书中的人物故事深深吸引了,原来历史上还有女人当皇帝的,还有那么忠心侍主而又才华横溢的侍女,她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又是那么复杂精彩,小小的我对历史充满了好奇,这一看就忘了时间,回到家里,家里人都吃完晚饭了,自然免不了被母亲一顿责骂。但从那以后,我经常要在老人摆的书摊边看上一个小时的图画书,变着理由编织谎言骗母亲,挨母亲的骂也习以为常了。直到有一个冬天的晚上,围着炉火,我给母亲讲武则天和上官婉儿的故事,讲得眉飞色舞,母亲听得津津有味,她才知道我为什么经常晚回家,就不再骂我了,叮嘱我还是要早点回家。这大概就是我爱上阅读的开始吧,没有什么深思的问题,仅仅是因为书中的故事精彩,当然那时的《小溪流》和《儿童故事》也是我喜欢阅读的刊物。
上初中开始接触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中,我比较偏爱《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可能更适合男生的审美吧。儿子比我幸运,他小学就看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他就不看《红楼梦》,可能年纪小也看不懂,儿子最爱看《三国演义》,看了两遍,记得十岁的他就跟我分析曹操和刘备的强弱,他说曹操的个人能力比刘备强多了,但疑心重,刘备强在善于笼络人心,善于用人。儿子还能讲出《水浒传》中108条好汉每个人的特征,讲出《西游记》中每个妖怪的名字,当时我对这个小子有点刮目相看,也庆幸我从小对他阅读爱好上潜移默化的培养,这小子的阅读范围比我广,我可能仅限于文学作品,他读的杂,天文地理历史经济之类的,尤爱看心理学方面的书。
高中时候,我爱阅读到了痴迷的程度,也爱上了新诗。北岛的《回答》里: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两句一直记忆犹新,舒婷的《致橡树》:我如果爱你,决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让我懂得了女性的独立多么重要,席幕容的诗,我很喜欢,因为语言优美,情感浪漫,特别适合我那"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女情怀。我曾经买过一本新诗集,里面有顾城,海子等等这些新潮诗人的诗。自己也偷偷写过许多诗,那真是一段诗情喷发,激情澎湃的岁月。因为阅读影响学习成绩的事情在我身上有发生过的,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就悄悄在下面看三毛和琼瑶的书,八十年代末,三毛和琼瑶的书在学校里很流行,缚获了一批少女的心。每当我看三毛的散文,就对浪迹天涯产生了向往,觉得我以后的人生就要像她一样潇洒,走遍千山万水。每当我看琼瑶小说,就对浪漫美好的爱情憧憬不己,还为男女主人公虐心的爱情流了不少眼泪。走过年少的青涩懵懂,成熟如斯的我重新审视,觉得琼瑶的小说真的是对人生没有任何滋养成分。倒不如那时我看的张抗抗,池莉,铁凝,王安忆这些女作家的小说有内涵,有深度。后来又喜欢️上了张爱玲的小说,透着清冷与凉薄。
也看过不少外国名著,俄罗斯作家写的偏多,比如《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静静的顿河》,《死魂灵》等等,俄罗斯作家对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政治,战争,改革方面的描写的小说多,对统治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鞭辟入里。欧美作家的小说,《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红与黑》,《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飘》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尤其是玛格利列.米切尔写的《飘》,我看了两遍,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我也看了两遍,特别喜欢女主角郝思嘉的坚强和乐观,还有她那并不令人讨厌的任性自私。记得面对令人头疼烦恼的事,她永远一句话:管它呢,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从这些名篇巨著里,我吸取着精神上的营养,也引领着我对人生的态度。后来看到朋友写的读书评论,《红楼梦》与《飘》的对比,引申到中西文化的比较,分析得那么透彻深远,我由衷的高兴自己对这两部中西巨著喜爱的程度与朋友一样。
年轻时候看张承志写的小说《北方的河》,让我第一次对知青的人生产生兴趣,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感觉,然后看了不少关于知青的小说和电视剧,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造成了一代人特殊的命运,有人把写知青的文学作品称为伤痕文学,是的,知青的上山下乡运动,充满了锐痛,也充满了历史的反思,更是一代人永不磨灭的记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我更爱看一些有深度的纪实文学和平婉清新的散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和我刚看完的梁晓声的《人世间》,在我有限的认知范围内,个人认为是现代文学作品里写得最好的三部小说,至于贾平凹和莫言的小说,我不认为他们超越了这三部,余华和苏童的小说也很不错,但这三部小说都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社会底蕴,格局更大,都以平实的语言写出了历史的变迁,社会的改革,寻常百姓的生活和命运以及人物特色。阅读它们,让我的心灵不再拘泥于小女人的烦恼,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被时代裹挟命运,沧海一栗的你只是人生一匆匆过客,何必纠结,何必自寻烦恼,积极向上地活着好过庸庸碌碌过一生。
年纪大了,心境越来越平和的我很喜欢看一些清新隽逸的散文。白落梅的散文,用词华丽优美,读来如一首婉约的诗,又如一首好听的歌,读着听着竟是觉得美不可言,犹如置身一个缥缥缈缈的仙境,又犹如流连往返于一个世外桃源。读曹又方的《人间也值得》,平易近人的语言娓娓道来,如诉家常,是另外一种风格,像邻家女孩,而白落梅就像落入凡间的仙子,各有千秋。只是普通如斯的我,平添了一丝钦羡而己,恨不得有七窍灵珑心,妙笔生花,写下美好的文字,浇心中块垒。
所有看过的小说,读过的诗,喜阅过的散文,都会变成我精神的食粮,让我平淡的人生不致于那么荒漠,谨以此文也献给我心爱的儿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