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幸福的方法》有感

《幸福的方法》有感

作者: 怡冉自得 | 来源:发表于2020-04-04 20:36 被阅读0次

            幸福似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向往,人们都渴望用幸福圆满自己的人生。你知道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谁、在哪里吗?

          联合国的数据显示,丹麦已连续四年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是丹麦人。

          哥本哈根幸福研究所首席执行官迈克·维京认为,丹麦人之所以幸福指数高,是因为他们独特的价值观让他们很容易获得幸福感。丹麦人常常会满足于生活中简单的小幸福。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都觉得幸福是遥不可及、可遇不可求的。他们认为琐碎日子里、日常生活中没有多少幸福可言,幸福似乎总是一副“在别处的风景”,只能欣赏,很难拥有。

          真的是这样吗?到底什么是幸福?怎么才能拥有持久的幸福呢?今天,让哈佛大学的教授来为你解惑。

          2002年,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在哈佛大学推出了一门“积极心理学”的公开课。很快,这门课就风靡哈佛,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哈佛课程,被称为“哈佛大学幸福课”。

          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作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导师,沙哈尔博士也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每学期被选课人数最多的教授。其幸福课视频在各大公开课的网站上点击率长居首位。

          后来,沙哈尔博士根据课程内容撰写了《幸福的方法》一书,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幸福的真相,并能生活的更幸福。

            这本书把教给人们获得幸福的方法和关于幸福的科学研究成果完美的结合起来,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开启人们的“幸福智慧”,帮助我们普通大众在自己平凡的生活里拥有自己持久的幸福。

          看完这本书,相信你也能找到收获自己幸福生活的“超能力”。

          1.幸福是什么?作者在书中根据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把人生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享乐型、忙碌奔波型、虚无型和感悟幸福型。

          享乐主义型:他们的格言是“及时行乐,逃避痛苦”。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快乐,忽视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任何负面后果。

          忙碌奔波型:与享乐型相反,这类人只追求未来的快乐,承受着现在的痛苦。他们认为现在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痛苦的过程是获得幸福的必经之路。

          虚无主义型:这种人整体很“丧”,他们对生命不抱有希望和欲望,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是一种最糟糕的人生态度。

          感悟幸福型:这类人不但能够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而且还能通过目前的行为为未来的长远考虑,让未来更加满意。这是一种最容易充分享受幸福的类型。

          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四种类型人的一些特点。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时也会呈现不同的人生类型。

          比如,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每天都充满惊奇与兴奋,享乐是它的主旋律。但当我们步入学校,逐渐有了学业压力后,忙碌奔波的生活便拉开了大幕。我们逐渐开始接受大人的价值观,认为牺牲现在的快乐才能换来未来的幸福。

          我们习惯了去关注更远大的目标,错误地认为成功即是幸福,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是幸福。因此,我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却不在意当下的感受。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不会因为享受过程而得到奖励,能否达到目标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社会只褒奖成功的人,而不是正在努力的人。最后导致许多人终生的盲目追求——只看结果,而无视过程。

          不管是享乐型、虚无型、还是忙碌奔波型,他们的错误都源于对幸福的偏见。而只有感悟幸福型的模式才全面而正确地诠释了幸福的含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呢?对于幸福的界定和理解,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有人觉得幸福就是财富、权势、地位;有人觉得有爱、有家、有健康就是幸福;也有人认为幸福是一种体验、一种状态。

            作者认为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两种价值缺一不可。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属于当下利益。意义则来自于目标,属于未来利益。真正快乐的人,能够在人生的整个过程中、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的努力与奋斗。意义和快乐就像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一样可以互相促进。当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心存使命感时,我们会获得更大的快乐,而快乐更强化和加深了工作的意义。

          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的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图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目标和终点”。幸福是生命的基本需求,权势、财富、声望都是获取幸福的工具,而非幸福本身。幸福在所有目标中是至高无上的,其他所有目标的终点都只是通向幸福的起点。

          作者认为幸福是一种能力。许多人都会觉得困惑:幸福分明就是一种状态、一种感受,怎么会和能力有关呢?研究数据显示,幸福其实就是一种能力。这对传统信念无疑是一个严重挑战。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许多研究数据,证实了这种观点。比如,彩票大奖得主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就会从中奖后的狂喜状态恢复到未中奖前的幸福水平;因车祸致残的人,大多也会在一年左右恢复幸福感。

          同样,一栋房子、一部好车、升职加薪等“人生大事”也只能短暂的影响我们的整体幸福感。负面经历也一样,对人们整体幸福感的影响也是暂时的。这些数据都告诉我们,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和提升的能力。这也正是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课程的精华内容所在。

          许多人认为拥有金钱、地位、声望就是幸福。但作者认为,这只是一些人的目标。研究表明,为实现目标的奋斗过程,比达成目标更能带来幸福和积极的情绪影响。目标是获得幸福的必需品,但它并不是全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福的方法》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ss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