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424972/e83896d271b3cc81.jpg)
01
享受生活
最为重要。
今天看新闻,著名物理学家张首晟教授自尽身亡。
据斯坦福校友告知,他是:
“从9楼还是19楼跳下来的。前一天周五还在和丹华的律所fund组开会。”
这种感觉,很奇幻。
作为杨振宁的弟子,张被称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裔,
杨振宁先生曾经这样评价他:“他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可能大多数人对张首晟教授都不够熟悉,但美剧《生活大爆炸》的观众一定知道,有一集,谢耳朵在讲课时,就专门提到了“拓扑绝缘体”,这个概念就出自于张首晟教授课题组。
这样一个大名鼎鼎的物理天才,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家人说他一直在和抑郁症做对抗,小道消息说他是投资区块链失败。
关于抑郁,我们已经聊过很多次了。
不是想开点就能好起来的。
是病,需要看医生。
不过今天我看到这条新闻想到的是:享受生活,真的是太重要的能力了。
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告诉我们:
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任务导向的活法,读书的时候快乐是最不重要的事情,只要考出好成就就可以,长大之后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了,却还是被工作压力和家庭责任牵着走。
我们很多人,已经没有享受生活的能力了,已经学不会放松了。
由此导致的是情绪消极,工作效率低,幸福感低下。
从今年开始,我开始特别注重“享受力”这件事情。
勤奋的人会赢得成功,但是快乐的人会赢得人生。
02
忘掉目的
才能保持快乐。
我特别喜欢的物理学家费曼,他同时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就是个非常快乐的人。
费曼曾直言,自己有一阵厌烦过物理
——在那之前,他一直都很享受物理带给他的乐趣。
他认为,是科研的“目的性”让他有些反感:
他厌烦在玩物理游戏之余,还要深究它背后的意义。
紧接着,他又想:
为什么不承认我永远不会有多么伟大的成就呢?
我目前在大学这份职教足够满足我的需求,我为什么不像《天方夜谭》一样,想什么时候玩物理游戏就什么时候玩物理游戏,为什么一定要担心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呢?
后来他就不想自己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了。
他在康奈尔大学的咖啡厅里看见一个学生抛起了一个餐盘。
他给自己提出一个挑战:
用公式来描述盘子的转动和摆动之间的关系。
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能够证明,就像他观察到的一样,当摆动角度很小时,转动速度是摆动速度的两倍。
当费曼兴奋地把这一结果告诉贝特的时候,贝特问他:这有什么实际价值呢?
费曼只好承认这的确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但他毫不在意:
他只是为了兴趣才进行试验的,至于实验结果有没有价值,和他没有关系。
一个人想要保持快乐,一定要忘掉目的。
你学习,是因为享受获得新知的感觉;
你交友,是因为跟朋友在一起很快乐;
这样顺其自然,反而最容易达到目的。
而且以一个非常快乐的方式。
03
你不必为
这个世界强行负责。
费曼在自传当中,还分享了他的人生哲学。
你不必为这个世界负责任。
这也是他可以保持快乐的原因。
有一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邀请他去那里当教授,还给出了相当丰厚的待遇。
这令他相当沮丧:外界对他的天赋如此期待,但是他本人却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
后来,他想起跟数学家冯诺曼的谈话来。
在一次散步中,冯诺曼教会了他一个很有趣的人生哲学:你不需要为身处的世界负任何责任。
就这样,他神奇的从沮丧中重新快乐起来。
是的,没有人有责任做到其他人要求你应该做到的地步。
只有适当的放下他人对自己的期待,我们才能真正的意识到自己会因何而快乐。
04
对这个世界
保持好奇与专注。
最后,费曼始终保持对于事物的专注。
费曼先生学开保险柜成了“神偷”;
玩邦戈小鼓使他的舞团得到美国第一、巴黎第二;
研究马雅古文明的象形文字,达到能鉴别古抄本的水平;
休假时做的生物研究,几乎可以带来现代遗传学的下一个突破。
这一系列的成就都离不开他的专注能力。
甚至,他还有一次曾陪着一个大佬赌博喝酒,后来发现自己腰疼,才意思到自己玩了三天三夜没有睡觉了。
一个人同事做很多事,就难以快乐。
因为每件事情都做不到圆满。
《幸福的方法》中作者就提出过心流体验这样一个概念。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候在做一件事时,会感到沉浸其中,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就是心流体验。
这种体验会帮助你发挥出巅峰表现,俗称“在状态”。
这个时候,我们只会专注于手头事物带给我们的快乐。
其实,在现在这个讲究“效率”的年代,我们有太多事情要多线并行,早就忘了专注能带给我们的快乐了。
看书的时候要注意老板会不会在手机上找你;
工作的时候要注意甲方是不是又发来了修改意见;
就连出去玩,都要提心吊胆会不会又突然的来电…
如果我们都能做一个费曼这样的人,适当忘记目的,不必负担整个世界的责任,保持对事物的专注,我们一定能比现在快乐得多。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