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而不空

作者: 陶语 | 来源:发表于2017-12-13 09:41 被阅读69次
空而不空

去年刚入简书不久,我写了篇文章《空》,当初写这篇文章是有感于一首歌曲《空空歌》,那时候的我对“空”的认识还很模糊,所以写出来的文字也是很肤浅。最近一段时间在读雪漠老师的《真心》一书,对“空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和体悟,遂写下这篇文字,与众位朋友再作探讨。

佛教所阐述的“空”并非是我们字面上理解的“空空如也”、“空无一物”。佛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因缘而起(因缘也可以理解为“因素”或者“条件”),因缘聚则现象生,因缘变则现象变,找不到一种永恒的实质性存在,称之为“空性”。

举个例子,我们将一粒树种子种进土壤里,它经受阳光雨露的滋养,长出一株树苗,再慢慢长成一颗大树。如果哪一天我们将它砍掉了,它又变成了木材,有用的部分被送往木材厂加工成板材,没用的部分被当成柴卖掉。板材被家具厂老板买了做成家具,而被卖掉的柴烧成灰烬,变成了有机肥,又被农民洒入田间种植农作物。它就这样一直不停地变换下去,没有止尽,这就是“空性”的鲜活体现。

又如,一个塑料瓶的产生,得有原材料,得有机械设备,得有工人加工制作,要是少了其中哪一个因素,这塑料瓶都不能最终形成。如果我们用剪刀将塑料瓶一截一截地剪掉,它就变成了废旧塑料。如果我们再用火将它烧掉,它就变成了气体,它还会接着变换,这也是“空性”的鲜活体现。

著名的赤壁之战将历史的“空性”表现得生动活泼。诸葛亮运用妙计―草船借箭,可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他通过观天象,知道东风会来,结果东风真来了,如果少了这东风,那场战争未必会是孙刘联军取胜了,那么后来的三国鼎力的局势也就不一定会形成了,历史可能会是另一种局面。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更是将世态炎凉的“空性”描述得淋漓尽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体会一下。

诸如此类的例子枚不胜举,虽然现象各有不同,但本质没有不同,都具有“空性”这个特质。

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觉察到万物具有的“空性”本质呢?

我是这样认为的,处在任何一个当下,让自己的心灵处于宁静的状态,保持清醒的觉知,即可觉察到周边的事物无不具有空性的本质。观心之法是不错的选择。关于观心之法,我也是个初学者,在此说不清道不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简友明空如月,读他的文章,或者直接咨询他,会有很好的收效。

在静坐观心的过程中,我会观察念头如何产生,如何存在,如何消失,体会念头的空性,享受宁静的快乐;在听音乐的时候,我体会音乐如何产生,如何存在,如何消失,体会音乐的空性,享受音乐的美妙;在简书写文章的时候,我体会文字如何产生,如何存在,如何消失,体会文字的空性,享受写作的乐趣;在和好友聊天的时候,我会观察愉悦的情绪如何产生,如何存在,如何消失,体会情绪的空性,享受交流的快乐。

仔细地去体会,我们会发现世间万物都是因缘而生,具有“空性”的本质,包括天地日月、江河湖海、古往今来、钱财名利、功过荣辱、成败得失、各种社会关系等等。我们的身体、意念、思想和情感也是如此,甚至那个“我”也是如此。一切可以命名的事和物皆逃不过因缘这张网,都具有“空性”的本质。这张网真是疏而不漏啊!唯有“道”除外,我们的本心与“道”合一,当然也不在这张网内。

当我们体悟到了事物“空性”的本质,我们的本心同时会生起智慧的妙用,我们会变得更加的通透,以至于能够通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不再执幻为实,当然也就不会生起执念而烦恼痛苦不已。

雪漠老师说得好啊,“借事炼心”,“把世界当成调心的工具”,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样,我们就活出了一种高境界,还会有什么伤得了我们呢?

比如,有人用难听的话骂你,你会明白那脏话是对方一时难以控制情绪导致的,并非是他本意,过不了多久对方就忘了这事,或许他醒悟之后还会为此向你道歉呢,你也就没有必要放在心上了,这不是练就了你的包容心吗?

又如,假若你生病感冒了,你会明白这点小恙没多大关系,所有不舒服的感觉都是暂时的,忍一忍就过去了,实在忍不住就吃点药。在生病这个过程中,没准你还能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同时警惕自己以后别再别瞎折腾,善待自己的身体为好。

当我们明白了事物“空性”的本质,我们还可以积极创造条件,让善因善缘聚合在一起,改变人生的际遇,实现人生的很多可能。“柳暗花明”、“枯木逢春”就是最好的诠释。

如果我们能够在任何一个当下体悟到事物的“空性”,同时保持清醒的觉察,我们的本心就会时时显现并生起智慧的妙用,我们的人格将得到极大的升华,如万道光芒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目前,我正走在这条通往智慧大道的路口,不管怎样,我总算是找到了这个路口,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到达那个目的地,或者能不能到达那个目的地,并不是我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我当前要做的就是:随缘任运,把握好每一个当下,用自己的本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拓宽生命的纬度和厚度,方不负自己这一世生而为人。

相关文章

  • 空而不空

    去年刚入简书不久,我写了篇文章《空》,当初写这篇文章是有感于一首歌曲《空空歌》,那时候的我对“空”的认识还很模糊,...

  • 空而不空

    有段时间看佛法,去庙宇,总有种想脱离尘世,或者放空一切的想法。这就是看见了空反而不空了。不刻意的修为,生命就是这样...

  • 空而不空

    今天再读《佛陀的智慧》这本书时,看到了一句话对空的解释。原话是这样的:“佛家所说的【空】是一种流动,一种变化,一种...

  • 闲而不空

    养伤三个星期了,恢复的比预想的好。 目前为止,已经熬过最艰难的阶段,可以在家里四处走走,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 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本质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无形控制有形,有形终于无形,生化幻灭。 从科学角度,是能量和物质的转...

  • 空巢不空

    明天是我的生日,过了明天我就60岁了,送自己个什么礼物呢?我扭头冲着老伴儿说:“明天什么日子啊?”老头子扶了扶老花...

  • 空罐不空

    从上海带回来的雪花膏,不知不觉,已经空瓶 都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既然用完,似乎就应该丢掉了 但又有点不舍得,...

  • 空与不空

    看到一位师兄读《心经》《金刚经》后对于“空”的疑惑—— 师兄问: 1、对于佛教的空,我有一个最大的疑问。就是为什么...

  • 若空不空

    其一 若空何来色?是花自非尘。 明月悬一镜,偏你入我心。 其二 既色原非空,拈尘若一花。 此心人间渡,思你便无涯。...

  • 空玄/厚生168

    空不玄则不正,正不玄则不空。空玄则自然,玄空则本然。本然生,自然活。存在本然,存而不在自然。自然又本然,现下无由而...

网友评论

  • 3fcf6dd0a93d:学习:pray:
    陶语:@闲和晨宇 🌹🌹🌹🙏🙏🙏
  • 西莲:好!看到你在“空门”(有门吗?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里茁壮成长,甚喜。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还愁收获吗?)。阿弥陀佛……:pray::pray::pray:
    陶语:@西莲 🙏🙏🙏
  • 天门书吉:宇宙本无一物,鲜活之气无形无象,周流六虚,因缘聚合,有了天地日月万物,乃至生灵,但鲜活之气不变,万物却有生灭,不贪物欲,立于物欲之外,发觉鲜活,即曰得道😄
    陶语:@书吉 说得太好了,谢谢欣赏🙏😊
  • 谷桐新月:👍👍妹妹最近修练的不错啊🌻🌻
    陶语:@今岑夕夏 有了一点体悟😊
  • 精进的医生:拜读了大作!文章娓娓道来、温柔细腻,让人如沐春风,心情愉悦!读你的文章真的是一种享受啊!
    精进的医生:@陶语 思路很清晰,复杂的道理被你说得明白而透彻!
    陶语:@医生的精进 没有让你迷糊就好😄
  • 薇言大义:心明天地宽,情真人世暖!陶,可爱又可敬的你,俺喜欢!👍👍👍
    陶语:@薇言大义 感恩一路有你温暖相伴😊
  • 家骅:好👏
    陶语:@家骅 ☕☕☕
  • 陶语:“因为变所以无常。无常即永恒。是空,是变。因为变所以空。因为空所以变。”
    以上为一位朋友对此文的评论,我跟他说“文字是要给懂的人看的”,他回复“古人云:诗向会人吟”
  • 陶语:我还是要回答一下这位朋友的提问:
    问题1:无常是空?
    答:我们常说人生无常,这个“无常”指的是现象变化无常,而“空”是万物的本性,万物因为是他生,不能独立存在,因缘一变现象就变,不能永恒存在,因而称之为“空”。因此不能说“无常”是空,可以说无常是“空”的体现。
    问题2:我记不完整了,只记得最后的提问是这样的――“有”是“空”吗?
    答:万物的本体为“空”,显现为“有”,空有不分离,是事物的一体两面,就像“明空”一样,“空”是体,“明”是用,也是一体两面,但不能说“明”就是“空”,“空”就是“明”。因此不能说“有”是“空”。
    石竹:@陶语 第二个问题是,有和空相对,而不断变化的有,是否也是空 。不过陶语的回答都涵盖了。😊😊
    石竹:@陶语 ☕☕☕
  • 陶语:因操作失误,误将一位好友的评论删除了,在此向这位好友致歉!感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注和支持,朋友如你,夫复何求?🙏🙏🙏
  • 明空如月_QD:🌹🌹🌹🙏🙏🙏
    陶语:@明空如月 谢谢师兄指正🙏🙏🙏

本文标题:空而不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ta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