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在三十岁来临之际当上了小说家,写小说也“填满了在三十岁即将来临时感到的内心空洞般的东西”。这部分自传,讲述他人生转型的经历。
工作之前的他,酷爱读书,难有人比得过,同时热爱音乐。不喜爱群体活动,更安居于个人化的与书籍音乐和电影领域。相比于学术性知识,更喜欢人生生存智慧和实用哲学。
工作之初,他开了自己的店面。店铺小,但是仍然喜爱一城之主的感受;店铺挣钱少,虽然举债,但可以慢慢还。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尽管艰辛,却仍快乐。在这样的过程中,村上完成了社会学习,增强了坚强品质,增长了智慧。
总体回忆里,二十多岁的他为了生计艰辛劳作,一有空闲便读书,听音乐,读书和音乐,这两项自始至终陪伴着他,对他来讲是极大的喜悦。
年近三十时,在一次观看棒球赛时突然冒出写小说的念头,“某种特别的力量赋予了写小说的机遇”,由此他开始写小说。
他尝试了多种方式,用手写,用打字机;用日语写,或者用英语写,再翻译为日语,文章也在慢慢变得满意。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尝试中,他逐渐摸索到了自己写作的方式,也逐渐找到了适合的文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描述了自己的写作感受,他说,与其说是创作文章,不如说更近似演奏音乐,这种感受让他奉若至宝,充满力量。
在这种喜悦和力量的支撑下,他自信满满地获得了新人奖,初战告捷的他,感受到创作快乐的他,保持了写作,延续了这种快乐,也获得了更多的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