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模式使用组合方式:将m*n个子类优化为m+n个子类。
简述
1.1 定义
桥接模式定义: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它是一种对象结构型模式,又称为柄体(Handle and Body)模式或接口(Interfce)模式。
1.2 UML图
UML图.png-
抽象化(Abstraction)角色:抽象化给出的定义,并保存一个对实现化对象的引用。
-
(可选)修正抽象化(RefinedAbstraction)角色:扩展抽象化角色,改变和修正父类对抽象化的定义。
-
实现化(Implementor)角色:这个角色给出实现化角色的接口,但不给出具体的实现。必须指出的是,这个接口不一定和抽象化角色的接口定义相同,实际上,这两个接口可以非常不一样。实现化角色应当只给出底层操作,而抽象化角色应当只给出基于底层操作的更高一层的操作。
-
具体实现化(ConcreteImplementor)角色:这个角色给出实现化角色接口的具体实现。
抽象化角色就像是一个水杯的手柄,而实现化角色和具体实现化角色就像是水杯的杯身。手柄控制杯身,这就是此模式别名“柄体”的来源。
1.3 大白话简述
- 桥接模式比起单纯的继承模式,通过组合的方式来动态扩展功能。
- 桥接模式有着策略模式的影子,使用Java多态在客户端传入不同的子类实现。
1.4 桥接模式优缺点
优点:(多层继承的优雅实现)
-
桥接模式借助Java多态动态化的组装子类,只需要实现m+n个类,便可表示m*n种关系。
-
在很多情况下,桥接模式可以取代多层继承方案,多层继承方案违背了“单一职责原则”,复用性较差,且类的个数非常多,桥接模式是比多层继承方案更好的解决方法,它极大减少了子类的个数。
-
桥接模式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在两个变化维度中任意扩展一个维度,都不需要修改原有系统,符合“开闭原则”。
缺点:(实现难度大)
-
桥接模式的使用会增加系统的理解与设计难度,由于关联关系建立在抽象层,要求开发者一开始就针对抽象层进行设计与编程。
-
桥接模式要求正确识别出系统中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因此其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正确识别两个独立维度也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实战
2.1 案例
例如去咖啡店买咖啡:
- 类型:美式、卡布奇诺、拿铁...
- 规格:中杯、大杯、超大杯...
- 添加:加糖、加冰、加奶...
可以看出咖啡有m*n种实现类。若是仅仅通过继承的方式那么就会导致子类爆炸。
优化点:使用桥接模式,将某些特征通过组合的方式来动态扩展。
- 抽象化角色:Coffee;
- 抽象化角色实现类:SuperLargeCoffee(超大杯)、LargeCoffee(大杯);
- 实现化角色:ICoffeeAdditives(咖啡添加)
- 具体实现化角色:Suger(加糖)、Milk(加奶);
2.2 代码实现
- 抽象化角色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ffee {
//组合的接口
protected ICoffeeAdditives additives;
public Coffee(ICoffeeAdditives additives) {
this.additives = additives;
}
public abstract void orderCoffee(int count);
}
public class LargeCoffee extends Coffee {
public LargeCoffee(ICoffeeAdditives additives) {
super(additives);
}
@Override
public void orderCoffee(int count) {
System.out.println("大杯" + additives.addSomething() + "咖啡" + count + "杯");
}
}
- 实现化角色
public interface ICoffeeAdditives {
String addSomething();
}
public class Milk implements ICoffeeAdditives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addSomething() {
return "加奶";
}
}
客户端: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点两杯加奶的大杯咖啡
Coffee largeWithMilk=new LargeCoffee(new Milk());
largeWithMilk.orderCoffee(2);
}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