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高中同学小A给我打电话,问我教师资格证怎么考,需要复习哪些相关的知识,有没有可以推荐的书目,面试应注意些什么等等。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没有急于回答他的问题,反而问起了他,你在银行工作的不是很好吗?怎么想起来问我这些,难不成你要转行,要知道我还很羡慕你们呢?如果有机会,说不定我还会去投奔你呢。
他的回答让我看到了银行工作的另外一面。小A说,他们每天上班都是全方位监控,一点私人空间都没有,工资还和业务挂钩,像我们这种既没人又没钱的小白,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工资被扣,苦不堪言啊。
小A话风一转,哪像你们啊,工作压力小,还有寒暑假,相对还自由,言语间满是羡慕的意思。
我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不能不使我想起和一些老教师坐在一起的谈话,宁拆十座墙,不当孩子王。那些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一辈子的人,常常对我好言相劝,别在这儿干了,这里没出路。
每当听到这句话,心里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不知道职场中的你是否听到过如此好心的劝告,我想大概也会有吧。
给我打电话的小A是不是也收到了这好心的劝告呢?
何去何从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种劝告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初入职场,懂得倾听,但倾听不等于听从。
我不能否认这些长者对我们劝告的真心实意,但是又有什么工作会是十全十美的呢。当你在享受工作给你带来的优越时,也不可避免的要承担工作带给你的烦恼,而大多数人向来不会珍惜已经得到的东西,只懂得抱怨那些眼前的麻烦,可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乐于倾听长者对我们的教导,但要学会用自己的大脑去分析,如果于自身无益,还不如大胆的抛弃。
工作本无可比性,只不过人们习惯了用量化的东西去对比。
大家都明白,没有什么工作既轻松待遇又高,天天无所事事,一发工资却是天文数字。可是我们又特别喜欢进行对比,而对比就要有标准,工资和工作时间成了最好的量化目标。因此,当我们现站在行业外去看一个行业时,总是会拿这两项去衡量一份工作的好坏,可是又有那一份工作仅仅靠工资待遇和工作时间就可以衡量得了呢?你在工作中是否能够得到认同,是否能够有所收获,是否受到足够尊重,是否能够乐在其中,这些都会影响你对一份工作的态度,这些能够用工资和工作时间来简单衡量吗?我想,这一点大家想想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听到的大多是饱含个人情感的诉说,而不是真实的生活。
想想那些对你好言相劝的长者,他们是不是一辈子都处在工作的最低层呢?尽管我们不愿意去质疑他们善良的出发点,可是我们却不得不质疑他们结论的正确性。不然的话,你想想,有那个在单位里混得风声水起的人会对你说这些话呢?即便是有,你会相信吗?
饱含情感的诉说有很多种,刚刚提到的好心长者是一类,还有一类是好心圈外人,从他们的口中,你也能听到类似的论调,别在那干了,没什么前途的,言语间还颇有一些嫌弃的味道。但这也是一种情感的诉说而已,说这些话的人,说不定正是抱着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有感而发的。别把别人用来自我安慰的话当真,否则你就真的傻了。
倾听你的内心其实,世上绝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工作,没有什么工作会像是专门为你设计的。选择什么工作,目前的工作适不适合自己,要听从内心的感受,如果说在工作中你能获得一些快感,那么有些芝麻蒜皮的小麻烦,又何必去在乎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