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理
8【读书时】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8【读书时】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作者: QE121 | 来源:发表于2018-03-12 14:44 被阅读149次

    [美] 米哈里.切克森米哈赖 (Mihaly  Csikszentmihalyi)著  张定绮 译

    中信出版社

    心流:最优体验

    我自己理解,这是一本给人带来宁静和幸福的书。

    那天一个朋友聊到专注,朋友是做钟表精修,业内优质才俊。当时的话题是工作时的专注,以前隐约记得“心流”的概念,和友人说的工作时宁静状态很相似,回来在书架上找出这本书。发现原来又是一本曾经和自己偶遇但没有深交的一本书。

    这本书有收录了6位作家作的序, 在一般的书籍很少有这么多人作序。并且每一篇的序都是精品,就算单独出来也是一篇值得收藏的文章。给书做序的有郑也夫、万维钢,朱宗庆等,几乎每一位都是大牛人,但都一致推崇“心流”,“最优体验”。也许每一位经历心流的成功的人深知这种心理状态的重要。

    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越来越感到迷茫,感到越来越不幸福,越来越感觉焦虑。这是外在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心理状态是人类最神秘的一种力量,在这种力量里有过辉煌也经历过黑暗,我们都想清晰知道生活日子里这种高处和低处的意义是什么?这本书就是在讲这个问题。全书有三个关键词,心流、最优体验、精神熵。

    一、心流是什么?  这种体验本身带来的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亚里士多德说,世人不分男女,都以追求幸福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话题有点大,但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人真实的需求。何时最幸福?拥有财富、权利、地位、爱情、长寿,这些也许是,也许也不是。米哈里认为只有学会掌控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相当于接近幸福的境界了。而这种体验,被称为“最优体验”,一种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主宰自己的命运,无比欣喜的宝贵体验。

    在这种体验下就引出一个概念:心流。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米哈里使用一种叫“心理体验抽样法”的方法记录了10万份心理感受记录,以循证医学的方法对“心流”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记录。书中很多具体的心理体验就是以这些数据作为基础的。

    对于心流的产生的外界基础,来源于人类生存的外部威胁和资源的有限。但对于内心的体验是心流的根基。善用自己的体验,克服焦虑的本身第一步首先从环境中独立出来,学会做自己的主人,不受外界的影响。从生理学上讲,外界的吸引也只是生理的反射作用而已。同时不以社会的奖罚为念,从社会制约下解放出来,时刻发掘每一件事中的回馈。让外界的事物不再打扰你,远离痛苦。培养独立的意识,对意识的控制不予以制度化,最后释放内在的生命。生活的品质取决于控制意识的能力。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意识并无神秘之处,凭借构造复杂的神经系统运作,由基因的蛋白质分子指挥主导的人类行为。从功能上是收集组织内外的信息,加以评估后,由身体所作出的反应。这里包含先天和后天两个部分。神经反应属于先天,修炼属于后天,比如印度的瑜伽。而目前人类的大脑开发还不到万分之一,潜力大,同时看到每天所产生并经过大脑处理的信息量同样大得惊人(每秒40TB的资讯量)。所以很多的资讯量就如闪电,一下子就被遗忘。注意力就是负责从这数以百万计的资讯量中挑出相关资讯,以及从记忆中抽取相关的参考数据,然后评估时间,采取正确对策。控制意识最明显的指标就是能随心所欲的集中注意力,不因任何事情而分心。

    但注意力的集中是有限的,就如能量一样会耗损。同时当资讯和既定意图发生冲突,就会我们分心,无法实现意图而努力,这种情况叫内在失序。这种失序都会强迫注意力转移到错误的方向,导致精神能量的窒息,这就是所说的“精神熵”,它会导致自我解体,使精神的效率大打折扣。时间越长,造成自我损害越重,使自我无法再集中注意力实现任何目标。

    所以从以上概念出发,改善生活品质策略有两种:1、是使外界条件符合自己的目标2、改变体验外界条件的方式,使之符合自己的目标。简答来说,也就是说要体验心流,首先要有目标,然后寻找达到目标的条件,并通过各种方式去实现它。这两里面有两种节点,目标点和反馈点,这两个点的来回就是条件的渠道,方式可以是多种的。明确目标,全神贯注,即时回馈,掌控自如,浑然忘我这些都是心流形成的基本元素,需要训练的部分。

    二、发掘生活里的心流:  铁丝网根本不存在,我已飞到远方去了。

    在体验的基础元素里,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挑战和技巧。在提升挑战过程会产生焦虑,在提高技巧的过程会产生厌烦,这样就会产生一张心流体验图(见下图)。体验从A1点开始出发,在A4点形成心流,而厌烦和焦虑都属于消极体验,干扰我们找到心流的最优体验。意识只有在心流渠道里才能感受最优体验。

    心流体验图

    这是一种心流的基础模式,但是否发生效用,决定权在我们身上。无论是宗教,文化,游戏,竞赛这些本身都可以在心流渠道中,至于采取哪种方式,是有自己的目的所决定的。但同时也有一些注意的,心流的文化里会同时存在道德的善恶,休闲的趣味不等于心流文化。

    家庭是形成心流文化的重要环境,而有助于产生最优体验的家庭环境有五个特点:1、清晰,彼此知道目标;2、重视,注重感受和体验;3、选择,但后果自己承担;4、投入,全心全意去做;5、挑战,安排行动的机会。这5个特点,将为家庭以及其成员提供明确的目标、回馈、控制感、全神贯注,更能掌握生活的秩序没享受心流。

    米哈里用“自得其乐”来形容生活中的心流文化,就算是在困境中,找到投注精神能量的新方向,肯定自己的控制力,围绕着新目标重新整顿自我。那么纵然在客观环境里沦为奴隶,主观上仍然保持自由,最不堪的情景也会变成心流。

    三、感官、思维、工作和人际中心流的表现

    1、感官之乐

    心流是意识和身体双结合的。身体能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产生乐趣的潜力,但很多人都忽视了这种力量因此从不运用自己的体能装备,把身体制造乐趣的能力忽略不见。米哈里认为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身体所能,学习为肉体感官建立秩序,精神熵的现象就会一扫而空,变为从满了乐趣的和谐。去年坚持了一年的跑步,在感觉身体改变的同时,心理以及容貌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精神应基于身体的增强而逐渐提升,并在一系列的平衡中,产生心流的乐趣。

    2、思维之乐

    在现实中达到秩序井然的心里状态并不简单,需要特殊的训练,培养控制心灵运作的习惯。比如白日梦,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借着想象弥补现实中的不快,创造情绪的秩序。可以从科学、历史和哲学三个领域说明思维所能产生的乐趣。 这三个领域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思考。在思考中通过虚拟的环境和情绪,建立非现实的场景,当然也可以变成改变现实的开端。在这种思考中,运用意识的程度很大也很广,里面包括有记忆、语言、逻辑、因果律等思考方式。回看我们的学习,学习的目的不是分数、文凭或找份好工作,而是了解周遭的事物,从个人经验中发掘意义,建构价值观,思考者会从这里面找到深邃的乐趣。

    3、工作之乐

    意大利有句俗话:“工作可以使一个人高贵,也能把他变成禽兽。”工作到处都 存在,种类千变万化,一个人赖以谋生的工作有没有乐趣,对于他整体的满足程度可造成极为可观的差距。虽然应该看到,我们投注在物质目标上的精神能量越多,达到目标的希望就越不可及,然后我们要花费更多的心灵和体能才去满足这种不断提高的欲望。这一直会很辛苦,所以很多人觉得工作不见得一定时愉快的。有人把工作看成游戏,工作越像游戏,即有变化、适度而有弹性的挑战,目标明确,有立即的回馈,这时乐趣就会越多,不论工作者属于哪种层次都是如此。

    4、人际之乐

    这里面介绍了独处、天伦、婚姻、儿女四种人际关系如何产生心流。独处是孤独,他人是地狱,是两种我们一直在讨论的至理,如何调和这两极化?人际关系和同其他事情一样的,一切顺利时,我们就会感到愉悦;挫折丛生时,我们感到沮丧。所以需要调节的是自己的内心。建立自己人际关系的弹性,能把不愉快的互动状况转变为可以容忍,甚至相当有趣的状况。先改变自己,再改变世界。企图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却不先学习控制自己生活的人,到头来往往把世界搞得更糟。

    四、追寻生命的意义:此时澎湃的欲念止歇,连最单调的体验也变得兴味盎然。

    这是人生的终极问题,谈到“我们将往哪里去”的问题。什么是意义?书中作了三种解释,1、指涉一个目标的重要性。2、指个人的企图。3、一种有秩序的咨询。创造意义就是把自己的西东整合成一个心流体验,由此建立心灵的秩序。前面提到心流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目标,人生的意义就是要建立在这个目标之上。

    另外的,人生的意义也在于“寻找意义”的过程,意义本身不论它的本质,不论它来自何处,只要找到一个统一的方向,人生就会有意义。方向、决心加上和谐,就能把生命转变成天衣无缝的心流体验,并赋予人生意义。

    如何进入这种境界呢?首先培养方向感,每个人的文化都有“知觉、观念和理想”三个阶段,这不同的阶段差异会造成不同的目标建立,但没有说哪个阶段是最优的,各有利弊,所以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建立一套复杂的意义系统。然后下定决心,向目标的方向努力,但要认清自己,剔除旁支目标,边行动边反省。最后要重获内心和谐,重获清明之心。认清人类意志的极限,接受与宇宙合作,而非统治宇宙的角色,我们就会像终于回到家的流浪汉,觉得无比轻松。只要个人目标与宇宙心流汇合,意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读书时】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bd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