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跟着万老师的《行为》和杨杰老师的内在动力课程。忽然懂得了那句话:童年幸福的人幸福一辈子,童年不幸的人用一辈子来修复童年。
人本质上是动物,动物本质上是机器。
人从生下来就跟世界回应,每一次的交流不同的效果都会加深或减轻模式固化。最终形成本能反应。人自以为有理智,可是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人脑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底层在自动运行,潜意识里就做完了,理智都没有反应过来,理智是感性的奴隶,只是自圆其说。
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每年新年订立新目标,不出三个月就结束,然后不了了之。
听了成功学,鸡血三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年纪越大越难改变,因为你是在和过去长久的习惯做博弈,理智上想要改变,身体却没有品尝过改变的好处,然后身体很知道以前的感觉是什么样,慢慢的又回到熟悉的老路上。教小孩子做题,总是在说,先把问题拆解,变成熟悉的样子,然后就会解了。
为啥改变这么难,因为涉及两点,人和事。人方面,你对世界的基础感觉是什么样的,是粉色的还是灰色的,你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
事方面,首先是你对这件事是什么感觉?有多想做成这件事,还是无所谓?千金难买我乐意,说的就是这个。
如果一个人很想改变,只是因为遇到困难不知道怎么做,那么需要的是一个好的导师需要引导和陪伴。
如果一个人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做什么都无所谓,那多半改变很困难。
对事的感觉基于基础感觉,基础感觉来源于童年的环境,被怎么的关心和照顾。一个充满爱的孩子看世界才是粉色的,本能是开放热情的。从小受尽欺负冷遇的孩子,看待世界是灰色的,对人对事是回避退缩的。
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当父母处理一个棘手的问题,大发脾气,小孩子看在眼里知道了,遇到困难要抱怨。如果家长能不断尝试,越挫越勇,那么孩子就知道了坚持的可贵。
小孩子比什么都敏感,他最在意的是你说话的语气,本来是好心,但是用责备的语气说出来,激发了他的反感,自然跟着唱反调。相反,规劝的话用平和的语调说出来,就事论事,小孩子直接用行动回报。
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用善心铺就的,有多少家长打着为孩子好,让孩子做这个那个,不知不觉把良好的感觉破坏的一干二净,自己不看书学习,还怪孩子不爱学习,始作俑者原来是他自己。
善待童年不是嘴巴说说就可以,要行动,行动要用知识来武装,不学习怎么能知道呢?然后成天埋怨自己,明明知道打孩子不对,还是忍不住,一句话,你这个孩子太气人了。要知道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难的事,多一分就骄纵,少一分就严苛。父母得树立好榜样,但是可惜大多数父母还在疗愈自己的童年。
把孩子当作上帝的礼物,是你的老师,是你的疗愈师,而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你未完成愿望的实现者。他跟你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只是你家的过客。平等和尊重,这样会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