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上行走,100米以外就能分辨出是哪个品牌的汽车,只要看前脸就能分辨的品牌就是超级品牌,不用看标志也能准确分辨它是谁,携带什么价值。
继续留意苹果的这两款产品视觉


伏特加的广告及瓶身视觉


还有迪斯尼的两个品牌视觉符号


更不用说极致的形象,可口可乐设计瓶身时有一个要求,就是黑夜里不用开灯直接摸到瓶身也能准确分辨这是可口可乐的瓶子。


包括:


现在流行的汽车特斯拉


我们有没有一种感觉:感觉这些形象清凉不费脑?这是为什么呢?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最好的标志就是产品自己的形状特点,人的大脑其实厌烦寓意。
人喜欢有画面感的东西,喜欢看见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喜欢看见本来就感兴趣的东西。
直接看见就有价值,直接看见就能“节省能量”,直接看见就是减少能量流失。没有麻烦到大脑的“不思而得”是大美。
再举个例子:



滴滴打车升级为滴滴出行。
虽然格局大了,但是放弃了满大街“跑着的Logo”,也实在可惜。本来出租车积累的视觉资产已经被滴滴占据,又自动放弃,面对出行的升级,完全没有必然改变标志本身,因为你本质上还是的士汽车,业务还是打车服务,如果你把业务改成步行了,飞机了,火车了……,那你改个包容度更大的标志还能理解。可惜呀,这些被企业积累的金子就这样当垃圾扔掉,再去捡个石头重新打磨。
这种现象每天都在发生,其责任设计公司要承担一半,是品牌资产伤害的半个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