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孩子:
新年快乐!
妈妈每逢看到有关亲情和爱情电影里出现生离死别的镜头或某个人在某个跌落谷底孤独无依的场景,总会泪崩。
昨天我和爸爸去电影院看了《你好,李焕英》,哭得稀里哗啦。下午打完羽毛球后,我的心情平复了一下。晚上哄你们睡着后,我和爸爸又看了一部电影《发财日记》,心情再也无法平复。我泪如泉滴。
这两部电影,触动了我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每一次告别,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等言语的联想。
如果每个儿女都能通过时空穿梭弥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如果每个父母都能用日记的方式记录儿女的成长、自己是如何拉扯孩子的,如果那些拥抱,那些尽孝的时光,那些大声说出来的爱,那些真诚亲密的陪伴,每天都能上演……那么人间天天都是天堂,没有怨恨和痛苦。然而,生活就是这样,永远没有重来的机会,有的只是失去的遗憾以及深深的懊悔。
深夜躺在床上,我仍然无法入眠。电影里煽情的镜头和现实中发生过的往事一幕幕泛上心头。我想起了去世的外婆和外太婆,想起了古人总结儿女与父母之间是讨债、还债和报恩的关系,想起了我曾经以为的来日方长,却变成了永不相见的绝望……泪水一滴一滴打湿枕头和被子。
电影《你好,李焕英》讲述的是女儿贾晓玲在妈妈李焕英车祸去世后穿越到自己出生前一年(1981年)与妈妈相会去报恩的故事。女儿给母亲介绍其他的对象,她以为只要没有她的存在,母亲可能就不会过得那么累,母亲就会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她努力让母亲过得更开心:购买电视机;耐心陪母亲聊天、吃饭;努力演二人转逗母亲开心;用尽全力打排球,为母亲争取好机会……
当贾晓玲以为自己为母亲做得够多时,看到自己裤子上补的补丁,想起妈妈是结婚多年后才学会打补丁,才猛然醒悟母亲也穿越回来了,穿越后的母亲仍然比自己做得更多,泪如雨下。她大哭着快速奔跑去找母亲,脑海里闪过自己与母亲相处的温情片段,成长的画面一个个连接……我看到了当年自己的模样和去世外婆的容貌。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每一天都像刀子一样剜痛我的心!
电影《发财日记》讲述的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父亲(小宝)含辛茹苦抚养儿子长大,但是儿子(天意)拿走家里仅有的积蓄狠心逃走,就在天意坐在火车上翻开箱子里父亲写的《发财日记》,才猛然醒悟自己是如何被养大的。
剧情里充斥着人性的温暖与现实的残酷。上世纪90年代初,小宝追随同村“发小儿”二哥,一路从贫穷朴实的东北农村来到了经济飞速发展的深圳。期间,两人无意中收留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他们把孩子取名为“天意”。小宝靠打工拉扯孩子,经历了几次死里逃生(几次下深井险些丧命;救邻居马露差点被火烧死;被人骗去走私,差点被海警枪杀被海水淹死;儿子借高利贷的债主找上门,小宝被铁棍子砸晕,流血送至医院抢救),找马露以妈妈的口吻给孩子写信,努力在儿子同学面前装酷维护儿子的形象……
似乎一切都是天意,小宝倾尽所有养大儿子,而儿子怨恨父亲骗他,没有给到他想要的父爱,跟人打架,不好好上学,借高利贷,赌博,去歌厅跟人厮混……
亲爱的孩子,看到这里时,我想起了远在400多公里之外那个孤苦伶仃的家,想起了世间多少家庭每天上演“生离死别”“你争我夺”“怨恨恼怒烦”的讨债剧情,泪水肆虐,再也收不回!
孩子,你们要知道,大多数的家庭,父母都是一心一意扑在子女身上,埋头苦干,努力赚钱攒钱,用尽身边的资源为子女铺路找路,直到白了头、命丧黄泉。然而有的子女却怨恨父母没有帮他抓住某个机会,没有给到自己想要的欲望,没有好的庇护和安全感……无论父母说什么,付出什么,子女要么什么都不说,要么暴力回击,要么掉头就走或逃,要么活活气死父母……我在想,如果每个家庭能够用日记的方式记录儿子的成长和自己内心的感受,那么子女应该也会像《发财日记》中的天意一样理解父亲,原谅父亲,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吧!
当然,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全是讨债和还债的,有些子女承受父母追逐的目光,承受父母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期盼,咬紧牙关奋发有为,等到父母年老时孝顺父母,今生今世都是在报恩。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会因为某个情景、某个经历、某个触动而发生改变。不管儿女是来讨债的、还债的还是报恩的,只要父母与儿女之间有足够的时间相处,有足够的时间付出爱,有岁月去静静回首美好或破碎的时光,所有的经历都是无价之宝。亲爱的,你们觉得呢?
据说,人的死亡有三种层次:生物性死亡(停止心跳和脉搏)、社会性死亡(亲友和邻居都知道这个人不存在了)和绝对性死亡(世人忘记了这个人的存在)。贾玲能够把母亲的事迹通过电影的形式让众人皆知,李焕英已被载入史册,就不会有“绝对性死亡了”。“生女当如贾玲”这句话应该是每个父母向往的吧!
当然,爸爸妈妈希望你们健康快乐就好,钱财和成功排其次。愿“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这句话成为我们家动容的诉说!
爱你们的妈妈
2021.2.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