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伴随着大一的新生入学,学校里随处可见一些清新脱俗的面孔,让我感觉整个校园都颇具几分朝气。
昨天早上我在校门口等公交的时候,看到两位大一新生的家长陪各家自己的孩子来校报道的场景。
我特意留心了两位学生家长的对话,一位学生家长可能看出来对方也是陪孩子来校报道的,于是就问“你们是陪孩子来报道的吧?”
另一位家长也很有礼貌的回答说“是啊,你们也是陪孩子来报道的吧”。
就这样他们的聊天因为孩子的话题打开了,我从他们的聊天中得知,其中的一个孩子高考以627分的成绩读了南开的哲学系,另一个则以635分的成绩读的南开金融系。
当我看到双方家长在介绍自己孩子成绩的同时,脸上洋溢的那种满足且欣慰的微笑,我瞬间也被触动了。
02
尽管双方家长一味的都说自己家孩子怎么怎么不好,说高考数学没考好,考试特别紧张没发挥好,平常也不太听话不好好学,总贪玩之类的话。
但在我看来那都是家长在外人面前表现出的一种谦逊的姿态,实则他们内心是为自家孩子感到无比自豪的。
看到这个场景时,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不争气的我似乎从来没有让他们真正的开心过。
直到现在我今年大学都毕业了,也还是一事无成,甚至都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回报他们,父母也都是在家乡做着辛苦且低廉的工作,尽管我现在已经不再管他们要钱了,却他们仍然不舍得多花钱,说是为了给我留着将来结婚用。
我想大多数家长都是如此。辛辛苦苦的攒钱自己不舍得给自己花,都为了给孩子留着。我每每听到他们这样说,说的那么轻描淡写,说的那般理所应当,我内心就很不是滋味,
感觉自己都已经20多岁的人了,还让父母为我这么操心。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争气,不想让父母再为我那么辛苦工作了。
我也想让他们以我为傲,不一定是想让他们对别人炫耀什么,而是不至于当街坊邻居谈到他们的孩子时,我的父母可以不用刻意回避,不用遮遮掩掩的谈起自己的孩子。
我见过不少父母在外人面前被问到自己孩子的情况时,他们都含蓄的闪躲和回避,不愿意提起他们的孩子,因为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孩子的表现让他们脸上并不觉得光彩。
所以才不愿多说,而我最怕有一天我的父母会有这样的尴尬,所以,尽管知道自己现在一事无成,却依旧加倍努力,
03
当我走在校园里看着这些穿迷彩军训服的新生们,我就想起了四年前的自己,那时候感觉自己无知,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直到现在自己的路越走越清晰才看明白自己究竟要做什么。而从一无所知到明白自己要什么这段路实际上走的也并不那么顺利。
我有时候看着这些新生,内心真的很想认识他们当中的几个,我想如果我认识他们以后,我一定不会用什么过来人的经验给他们说教或者引导他们做什么。
我只是会给他们鼓励,鼓励他们顺从自己的内心去尝试,去做自己,因为我知道这很难得。
我从自己的成长中发现,有时候你明明知道这样的选择是错误的,你再怎么给对方说,也不如让他去亲身尝试一下,因为只有他自己亲自尝试了,他才知道自己以后在面临同样的问题时该如何选择。而有时候你以过来人的说教往往会使他们更纠结,更难做抉择。
我更不会像那些所谓的社会阅历丰富的职场人告诉他们社会有多现实,多残酷,告诉他们人心的叵测,生活的不易。我只是会告诉他们生活充满未知,充满惊喜,有美好的事物值得你去尝试。
不以自己的眼光和见识去随意地评价和指导他人的人生,不受自我思维局限的束缚对别人的选择指手画脚,是我这几年来收获的最大成长。
04
我记得大四下学期的时候,有一天我吃过午饭从餐厅出来,准备去教室上自习,在路上遇到两位同学请我做问卷调查,他们得知我今年大四,就想听我讲讲自己对大学生活的看法。
我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经历很感受后,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而最后也彼此留了联系方式,偶尔有活动时他们还会邀我一起参加,当时他们也都是大一的学生。
从他们身上其实我是能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热情和朝气的,我也更喜欢和这样有想法同时又愿意虚心请教的人相处。
他们其中一个知道我喜欢写作,于是经常像我请教一些写作上的问题和经验,虽然我知道自己写得也不好远远谈不上经验,但我也都会很耐心的给他们讲解自己的感受。
那时候我还没开始做自己的公众号,但当我开通公众号以后他成为了我的第一个忠实的读者,现在的他今年大二,靠着自己对写作的热爱,以及不断的学习和虚心请教,尝试着做自己喜欢的事,如今在写作方面已经做的很出色了。
而我也从未指导过他什么,只是对他说喜欢就去做就是了。
05
人人都向往年轻,但人人都回不去年轻了,年轻真的很难得,其实我们之所以会留恋年轻是因为我们都成长了,我们认为年轻时有很多遗憾,我们都觉得自己年轻的时候本该更好。
事实上这是不合理的,因为我们以自己当前成长的阅历作为参照,看曾经那个年轻的自己时当然觉得不够好,但也正是那时候不够好的自己才积累成了如今看似更好的你。
其实这也正是年轻的真正魅力所在,也是人们向往年轻的原因,那只不过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怀念,一种仪式感而已,因为你或许不知道,可能那个时候不完美的自己本就已经是最好的你了。
现在看着校园里大一新生的那些干净的面孔,的确难免会有些羡慕,我也感慨,没有人永远是大一新生,但永远有人是大一新生。
从初中生的角色到高中生、再到大学生的角色演变,然后再到职场人,到配偶、到父母,这些角色的不断切换。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恰恰就是在不断的角色转换中才变得丰富多彩,更有魅力的,不是吗?
所以,还是应当怀着一颗珍惜的心,好好热爱我们当下所扮演的角色。因为它总会过去,但也总有下一群人来扮演你曾演过的角色,毕竟这就是生活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