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创作谈:02 浅谈文笔

作者: 花叔 | 来源:发表于2023-01-23 12:48 被阅读0次



01:举个小例子

在知乎看到一个回答,讲如何提升一个人的文笔的。

在这个回答下面,有这样一条评论:

“快更,不然我悬停在手机屏幕上,想要点赞的大拇指,将不会稳稳地点下去。”

被答主当作病句给挑了出来。答主是如下分析的:

错误:快更,不然我悬停在手机屏幕上的,想要点赞的大拇指,将不会稳稳地点下去。

正确(概括+拆分):快更,不然我的大拇指将不会点下去,即便它已经悬停在了手机屏幕上。

拆分不是断句。

很多人在处理长句子时,会直接粗暴地加上一些逗号——但那就会造成语句不通顺。

拆分是对句子结构的重组,是要把一个长整句分为多个短整句,而不是把一个长整句分为多个残缺句。

这真的是病句吗?

请思考三秒钟

1

2

3

好了,现在我来讲讲我的想法。

我觉得不是。这一改,反而把原来的感觉改没了。

原来的句子,出现在评论里,丝毫没有任何毛病。

再看一遍:

“快更,不然我悬停在手机屏幕上,想要点赞的大拇指,将不会稳稳地点下去。”

留言带有一丝调侃的傲娇气,经过两次逗号,积累了一种调侃的语气,最后那半句“将不会稳稳地”也带有死党的威胁或者少女的娇嗔的感觉。无论男女都可以用。

经过他一改就有点自我感觉良好的装腔作势的威胁:

“快更,不然我的大拇指将不会点下去,即便它已经悬停在了手机屏幕上。”

特别最后那句“即便”,令人感觉这是容嬷嬷学紫薇,瞬间没了意思。

02:好文笔就是真正表露的写作状态

一句话里面包含说话人的情感,他说话时候的状态,就是文笔。

好的文笔就跟好的书法作品一样,能看出时间性,那时那刻书法家的情绪如何,是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快慢、浓淡来自然体现的。

一句话,一段话,一个章节,整本书,是如何描述的,你能知道他为啥采用这种表达而不是另外一种。当然,一本书最后是经过不断修改和校订的,无法像书法一样落笔无悔,你可以像曹公一样“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以像凯鲁亚克一样,直接打出120英尺的草稿。但最终呈现给别人的,是你的话语。

而你的情绪,在书写那些话语的时候,是无法被磨灭的。恰如雕像——请让我再用一个比喻——呈现给你的是最终的样貌,但每一凿子留下的痕迹,无法磨灭。或者不如说,这每一凿子,才构成了雕像。别人在朗读你的作品的时候,会感受到你当时的情绪。

为什么卡夫卡的作品令人烦躁?大范围的语言对话。如堕五里雾中的描述。但这种让你昏昏欲睡而又失眠的话语,正是他想让你感受到的状态——或者说,他当时感受到的状态。

为啥托尔斯泰的语言平淡朴实,不华丽但读起来顺畅?他正是不想让他的文字阻碍你真实地理解他书中人物的思想。他要精确地把人物的思想描摹出来,让你直接感受思想而不是他的语言。

为什么雨果却辞藻华丽?是因为他是要用音乐性律动,热情洋溢的语言让你感受时代的壮阔,光与暗的冲击。浪漫主义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马尔克斯的语言如此奇诡,总有一种异峰突起的惊艳感?因为他所钟情的,就是诡异和浪漫的拉美大陆,混杂着宿命和神秘。

为什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言粗粝,丝毫不打磨?因为他写作时就是把思想和内心的冲突呈现,似乎把他的心脏血淋淋、热腾腾地掏出来摆在你的面前。任何文字的藻饰都是妨碍他最看重的真诚。

03:再来一个小例子

请问,网上流传的“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有没有文采?

它的原意,重点突出在最后一句“梦醒时见你”,即所谓表达一种爱慕之情、时时刻刻的想念之情。原句想用前面两个意象,来衬托第三个意象。

这是很古老的修辞手段,在《诗经》中就大规模用过,即所谓“赋比兴”中的兴。

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因为雎鸠是成双的鸟在河边生活,引申男思慕女的情感。自然而又有画面感。

但这个例子中的意象呢?

林深时的鹿,似乎是婉约的,令人惊喜的,小巧的。是绿色(春天)中一抹黄色——当然,也可以想象成黄色的秋天或黑色不落雪/白色落雪的冬天。

海蓝时见鲸,似乎是冷色调的,巨大的鲸鱼在深蓝色的海里出没。

这两条意象打架了,无法“兴”,无法让读者明白“你”是什么样的人,到底是小巧温暖的,还是硕大雄壮的。

当然,也可以这么想象。海蓝时见鲸,是见的远处的一头鲸,小巧地探出头来呼吸,或者跳跃。但这个意象明显不如林深时见鹿来的巧妙和自然。小鹿身材是丰满但灵动的,鲸鱼可能灵动,但形象过于丰满了。意象还是打架。

所以把这三个堆在一起,不是高妙的“兴”。

另外,这里还涉及文本上的不恰当。

“林深时见鹿”,有两点。

一点原句是李白的“树深时见鹿”。树深比林深好。林深,本身就把视野拉开到一片林子,是远景。树深,则有一种“陌生化”的处理,树深,则有一种近景带来的感觉,似乎人就在树木包裹中,每棵树都清晰可辨,都高大,整个林子有一种深远的感觉。

另一点是“时”当“有时候”讲——林子深,时而能看到鹿。

以此来理解后两句:海蓝,时而能看到鲸。梦醒,时而能见到你。最后一句表达就太二了。

为什么这三句话,很多人又喜欢用呢?

因为它在普通人眼里是美的。

林子里的鹿,美。

海里的鲸,美。而且普通人都听说“一鲸落,万物生”——一头鲸缓缓落下,万物好像星星一样生起。好美啊。

梦醒时见你,美。多么痴情。

所以这三个在一起,是美的三次方,太美了。

普通人就这么被感动了。

但写文章,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克服对美的滥用,不是所有东西都放在一起。如果这些意象不能帮助你表达你想表达的东西,就是堆砌辞藻,就是一种庸俗的坏习惯。

高级的,反而是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做给我们看的,从自己经历和思考的事情写起,同时尊重自己的当时的情绪,把它原原本本地表达出来。


相关文章

  • 小说创作谈:02 浅谈文笔

    01:举个小例子 在知乎看到一个回答,讲如何提升一个人的文笔的。 在这个答主下面,有这样一条评论: “快更,不然我...

  • 小说创作谈:03 再谈文笔

    什么是流行的“好文笔”,请看下面的例子: “来了吗?”“回娘娘,许是夜深,宫门关了,人不好进来。”跳跃的烛光透过雕...

  • 【塞北剑豪】谈小说创作艺术和方法

    小小说创作谈 ——兼论小说创作的方法和艺术 ...

  • 牛人堂谈写作 | 新媒体时代下小说创作的四要素

    谈写作牛人堂7月25日晚邀请到的是经年鲤老师,她分享的主题是浅谈新媒体时代的小说创作。 一、新媒体发展的三个阶段 ...

  • 谈写作牛人堂| 经年鲤:新媒体时代的小说创作

    这一次谈写作牛人堂请来了经年鲤老师进行分享,主题是浅谈新媒体时代的小说创作。 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网...

  • 小说创作课笔记

    从逻辑的角度来谈小说创作 文/骁勇特善战 从逻辑的角度来谈小说创作。亚里士多德说,按照可然律,必然律布置情节。就是...

  • 浅谈《小说技术》及小说创作

    如果你对最近看的书,尤其是对小说的创作质量开始存疑,感觉所有的小说怎么都是一个模版? 那么恭喜你,是你响应世界读书...

  • 《小说创作谈》简介

    01.基本信息: 书名:《小说创作谈:重思关于写作技艺的传统观念》(创意写作书系)书号:978-7-300-234...

  • 汪曾祺谈小说创作

    汪曾祺谈小说创作 我小时候没有想过写戏,也没有想过写小说。我喜欢画画。 喜欢画,对写小说,也有点好处。一个是,我在...

  • 小说创作谈——提纲

    来韩国九年,看到、听到、经历过太多事情,想把他们写成小说,也算是对这九年的一个交代。大脑里有很多想法很多故事,但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说创作谈:02 浅谈文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fl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