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播音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想象“这么轻,这么软”的意境,有人说,那是风吹起头发的瞬间,有人说,那是男友怀抱的温度。看着学妹们脸上不经意流露的“这么轻,这么软”的幸福和甜蜜,我由衷的为她们高兴。可我知道这高兴里又有另一种的沉重与隐隐的忧郁。因为于我,“这么轻,这么软”是对生命的祈祷与关怀,于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这么轻,这么软,那是身体对命运的呼唤。
(一)
我骑着并不熟练的电动车,从学校的最北端奔向学校的最南端,只为了去看一下体考的现场,去感受那里的汗水泪水与欢笑。因为对于通过文化课考上大学的我,体育生的升学路于我是那样的陌生又好奇。我想用眼睛真正体会他们的艰辛,用心理解他们的不易。"我跟你说一年有将近一万人来我们学校体考,可有三千人是来陪考的。”“陪考?”我惊讶又不解的问道,"是的,这三千人是没有成绩的,也许他们人生的第一次长跑就献给了我们学校,为了升学她们只能这样放手一搏。”“哪有那么夸张,我不信”,当我当玩笑听的笑容还未收齐起,身后便传来了呕吐的声音,然后是好多人抬着刚跑完800已经无法战立的队员,这突如其来的一片狼藉,让我不自主的转过身去,是的,我不想也不愿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会心痛也会心疼。“教练我用了多少时间”,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像一阵风飘进了我的耳畔,很轻很轻,但我知道这已是刚跑完800的她们最响的声音,很软很软,但我知道他们已经用了自己最后的力气。看着还在赛道上挥汗如雨的孩子们,听着耳边快喘不过气的声音,我默默转身离开了。我试图用逃避结束自己内心的不适,可是走在回寝室的路上,我的内心还是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知道就这短短的800,短短的三分钟至少可以决定他们未来的一年站在哪里,他们很努力,甚是是玩命,可是人们对体育生的偏见,社会对体育生的轻视,让他们面对未来多少有些无力。想到这里我突然很激动,至少今天我亲眼看见了他们的努力,至少今天我会给他们鼓劲,至少我会告诉更多的人他们真的不容易。我期待着未来的教育不仅仅是应试,也不仅仅只有文化课的人才被认可。让每一个人有实现梦想的权利,让每一个孩子享受观念平等实现自我价值,这是教育强国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中国梦实现的途径。
(二)
这几天读皮囊,每每翻到《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那一篇时都会潸然泪下,我想不仅仅因为蔡崇达先生与父亲的那份亲情动人,更因为曾经陪气胸的舍友的经历让我对人与病魔抗争的心情刻骨铭心。记得,那天月光暗淡,病房阴寒,舍友被确诊为气胸,需要住院治疗,于是我想都没想主动留下来陪舍友度过那最艰难的第一个夜晚。我们一起躺在只够一个人睡的病床上,谈着明天,聊着未来,她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对我说她好害怕,她将已经虚软的身体蜷缩在我的怀里,因为她知道从明天起将是一场煎熬的战役,与病魔,与自己。她说她很迷茫,因为她不知道自己可以撑多久,还可以露出多少次坚强的微笑。我听着,很心疼,很心疼,因为在那时我切身感受到了人在生病时最本能却无助的努力与希望。说实话,身为医生的孩子,我见过很多的病痛与煎熬,但是在那时我才真正体会了生命的脆弱。推行医疗体制改革,落实家庭医生全覆盖,加大现代科技与医疗领域的融合,让病人病有所依,生有所望,生命之树常青,人类才能生生不息。
这么轻,这么软,那是生命对文明的叩问。
(一)
总有人问我今年春晚喜欢哪个节目,我总会这样回答,当然是贾玲那个讲城市空巢儿童的小品啦。其实那时的我只是觉得这个小品关注的社会群体是我从未关注却非常值得关注的群体,直到那天晚上我去给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上语文,我才真的深切感到了这个问题的分量与重量。200平米的豪华住宅,2个人一张课桌的背影,这就是这个6岁孩子的家。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留给他的就是一年的全职保姆和一星期没有休息的补习班。是的,他很幸福,父母腰财万贯让他物质丰满,可是在我看来他又是那样的不幸,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让他多少与同龄人有了差距。记得,他的语文很好,可是看图写话总是跨不过去的坎,我知道这不能怪他,而我也教不了他,因为没有妈妈的睡前故事,没有机会和爸爸一起拼乐高,他的脑海里空空如也。他看不懂图上画着什么,更想象不出画里的景象。两个小时的课程他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连好不好这样的回答都要用铅笔写下。时不时的回头里,是他无数次无助时对阿姨在他身边的确认。看着这样的场景我真的很难受,难受的有些喘不过气。他们生活在大城市的霓虹灯下,却一样用空巢诠释着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他们沉浸于衣食无忧的温室里,可弱小的心灵面对家的定义却那样的软弱无力。做儿女的我们被要求常回家看看。而今天我恳请做父母的你们,也常回家看看。多陪陪孩子,他们真的很想你们,也真的需要你们的陪伴。
(二)
"我想,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用性别这个极端的话题将很多需要尊重多样,包容理解的问题展现给人们,这不仅仅关乎每个人的人权,更关乎社会的进步与文明,让更多的人平等而体面的活着。"这是我看完《成为妮可》后写下的一段话,这书中讲述了变性人妮可的真实经历,也从他的成长历程中反映着美国社会对性别的态度的转变。也许在今天的中国我们还不需要面对这个问题,但是如何对待弱势群体,如何面对特殊人群却是现代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这让我想起了上星期新闻周刊里两个有意思的新闻,一个是上海关注自闭症的爱心人士为自闭症儿童开了一家爱咖啡的咖啡馆,让他们在给人们做咖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生活的快乐。一个是外卖小哥在风雨无阻中既受着公司奖惩考核机制的压迫,又受着顾客预计时间的约束,在路上逆行,超速,闯红灯的背影。我想这两个新闻放在一起是个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我们对社会特殊群体施于善意,一方面我们又对身边的群体不那么友好。但我知道其实他们都在用那么轻的肩膀扛着超重的生活,像软柿子一样,被命运捏着却无力回击。我想未来的社会不应该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而应该是相互理解,彼此包容的社会,我们对特殊群体和弱势人群不再是怜悯的施舍和嫌弃的躲避,他们对我们也不是卑微的奢求和异类的存在,而是每一个人平等而体面的活着。
这么轻,这么软,那是世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礼赞。
增强文化软实力,实现博爱软着陆,我想这便是中国给世界最温情的馈赠。建设一带一路,让沿线国家的人们享受中国基础设施的福利,让贫困地区的人们在中国的工厂里实现就业,收获前程。相比某些国家的用制裁炮火打开世界大门,中国用如水般最轻也最软的暖流淌过世界各地。免除非洲国家对中国的债务,在海外建设中国博物馆,海外救援创造中国速度奇迹,战争地区展现中国维和实力,相比于一些国家的文化侵略,地区霸权,中国选择用理解包容共享开放的思维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行动虽轻却有万仞之力,关怀虽软却坚硬不屈,中国,以柔克刚,上善若水。
这么轻,这么软,当播音老师让我闭上眼睛念出这句话,我的脑海汹涌澎湃,这么轻 这么软,我慢慢的念出这几个字,那是我对身体,生命与人类文明的祈祷与朝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