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心之美

作者: 狂傲的唐僧 | 来源:发表于2019-03-09 22:43 被阅读51次

    天性是自然形成的,不必用刻板的约束让孩子改变天性,童言随时会爆发出无邪的美,这是我们最该记在心中的事。不要让纪律和制度抹杀孩子的天真,孩子最宝贵的就是一颗纯真的心。父母总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不给孩子留有一点时间,而是被补习特长占得满满的。不留有弹性和让孩子自我放逐的空间,就不会保留孩子的心灵上的飞驰。

    对于女儿,我在最开始时候,觉得应该每天固定的时间给她看绘本、读书。而且坚持了一段时间,尤其是读书,发现女儿听听就跑了。先生总是说,对于才两岁的小孩,她岁无法坐在那里集中学。我想就是大孩子,面对枯燥的念经也会不敢兴趣。

 

与女儿品茶,她说好喝。

    后来我就采取演的方式,女儿很开心地和我进行角色扮演,我们最爱玩的是《大卫上学去》,大卫是淘气王,总是制造各种麻烦,这也是美国人天性解放的思想体现。我想大卫如果在中国,早被罚站、挨打了。可最后无论是妈妈还是老师,都摸着大卫的头说大卫做得很好。美国人的思想,只要是人天然存在的品性,都是自由和尊崇的。

      可在中国,像大卫这样上课迟到、不举手回答问题、嚼口香糖、吃饭不排队的孩子,会受到老师严厉的批评,然后是一大堆恐吓、说教,大卫改正了原来的坏毛病,成为一个好孩子。而美国人眼里,不管大卫做什么都是很自然的,他任何行为都是从心而发的,他本身就是天然之子,是很好的人。

    女儿最爱看大卫吃口香糖的画面,她总是用手抓向大卫用手扯得极长的口香糖,然后假装自己也吃了口香糖,告诉我她把口香糖咕噜咽下去了,我就得说,去医院啊,洗胃,把口香糖弄出来。女儿还爱看大卫双手沾满红色和绿色颜料,不在自己的纸上做画,而是要把双手向同学的衣服抹去,老师不得不说,大卫不要把手乱碰。女儿就会假装她是大卫,告诉我她手上有颜料,像我挥舞着,要蹭我一身。

    有了这种角色代入的体验,女儿通常会自己翻开绘本,开始玩起来。我给女儿读《西游记》,也采用角色代入的方式,我模仿美猴王,我说变成松树,高高举起双手像一棵输,女儿也跟着我举起双手。我说变成石头,然后扎气马步,双手围圆,像一块沉重的大石头,女儿也做大石头装。然后我又从身上假装拔下猴毛,放到嘴里做咀嚼状,然后吐出来。女儿也跟着做,而且她非常喜欢这样的游戏。

      角色代入的游戏,让女儿对美猴王印象很深刻。平时,我还把女儿喜欢的儿歌编成简单的舞蹈和女儿跳,我们经常跳宝宝巴士里的《我是小小茶壶》,模仿茶壶的手势,女儿很喜欢跳,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训练了她的美感和节奏感。最后一个动作,女儿也参加了编舞,把双手横放在腿中间,有种倒完水的落地感,我就把这个动作加进去了。我觉得舞蹈是用动作生活的模仿,自然的模仿,以后女儿大点,我会让她学习民族舞。

    有空我就和女儿一起玩玩具,她喜欢玩杯子水壶,还有玩仿真菜盘。她总是拿装着四只红红的大虾的小盘子玩。和孩子玩也是教孩子生活,我就假装给她扒大虾,我扒一只嘴里叨咕一遍,我说虾线要们剔出去,好,虾头不能吃,里面有虾的心脏和重金属,我们要扔掉。然后我的手假装一层层扒掉虾皮,最后拽一下虾尾巴,一个虾仁扒好了就假装放到女儿嘴里,她假装吃。女儿很开心,一直让我假装扒虾,玩了十多遍,女儿就自己开始说虾头不能吃。

    女儿经常陪我吃饭,顺便吃点她爱吃的。有一次她说要吃鸡蛋黄,我就给她扒了个鸡蛋黄,圆圆的鸡蛋黄,她放在嘴边只舔了几下,没吃。我问她怎么没吃。她说鸡蛋黄没有眼睛,我说眼睛呢?她说让姥爷给煮没了。我就问先生,先生说又一次他把生鸡蛋磕在碗里,有个黑色的小点,女儿看见了问那是什么。先生打趣地说那是鸡蛋黄的眼睛,女儿就记住了眼睛这个梗。

    孩子神经发育还不全的时候,不适合用严格的时间去约束。就算孩子已经很大了,也不应该用纪律去约束他,而是真心听他倾诉,或是正确指出他的不足,给他指明方向。孩子之所以有学习困难,是因为思路没有打开,思路打开了一切就如泉涌般。而且学和玩的界限不要分得那么清,学起来应该是轻松有趣的,像玩一样。玩起来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比如看电影看漫画,看似玩,其实也是分析故事的过程。滑雪、画画游泳看似玩,其实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

    很多父母把学看成了,规定三小时练钢琴,必须坐在桌前磨到时间,孩子钢琴已经练到泪流满面了,还强制孩子必须练,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练钢琴毫无享受美的感受,而且不让孩子大量磨耳朵,不大量视唱练耳,直接挑战钢琴,那钢琴就不能变成孩子表达观念和情绪的乐器。过度的机械练习,只能让孩子产生叛逆和厌烦。要激发孩子本身热爱音乐的情绪。对于西洋音乐,孩子要大量地听才能有感觉,我是喜欢古筝一类民族乐器,很自然地表达心绪。

    孩子不接触的事物,永远不会知道,我们就要通过书和绘本一类,让孩子接触到多姿多彩的世界。而且无论孩子未来从事哪行,有深厚的文化基础,都会为他助力很多。孩子从艺术中体会到美,这比做多少试题都更陶冶心性。而且可以成为孩子一生的热爱,不一定要成为特长,但孩子一定要在学习艺术上不断追求卓越,而父母要时常告诉孩子不要停止对更高境界的追求。

    要让孩子开口,说出有创造力的童言,不要让孩子有哪怕一次机械的行动,让孩子的大脑随时保持开放的状态。体会孩子无邪的心灵美。

相关文章

  • 童言,心之美

    天性是自然形成的,不必用刻板的约束让孩子改变天性,童言随时会爆发出无邪的美,这是我们最该记在心中的事。不要让...

  • 《美》

    刚之美,软之美,善之美,心之美。 水之美,声之美,爱之美,景之美,笑之美,物之美,月之美。 仁之美,慈之美,德之美...

  • 书心

    书心 文字的美,在于你的细读之,弥久留香。甘醇的美,在于心,见于行,行之所指,心之所向。享受文字的美,如痴如醉,半...

  • 霜降,云胡不喜?

    草木之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鸟兽之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衣着之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情愫之美“既见君子...

  • 最美不过日常

    草木之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鸟兽之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衣着之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情愫之美“既见君...

  • 窗前撒下月光的余晖,柔弱的风,玲珑的雪,亦不抵你

    有朋笑语问之,何为美? 吾思片刻,曰:古之言,“心善则美,心恶则为丑。”灵之美,动于心;相之美,动于意。美需为人之...

  • 童言无忌

    童言无忌•开心一笑 随笔/恒之馨(整理)

  • 心有远方

    心之美,是一支艳丽夺目的礼花,永远让人欢欣幸福;心之美,是一首精美独特的小诗,永远给人清新的感觉;心之美,是一张感...

  • 什么是美

    小美 ,美于色, 中美 ,美于形 大美 ,美于心 色之美,源于皮相,是基础 形只美,源于骨相,是载体 心之美,源于...

  • 心之美

    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只要心中有山有水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言,心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hy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