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又是晴朗的一天。
坐在对面的潇潇,她瞄了我一眼说:“李砍柴开课了,去吧!”
“不去,我不喜欢自媒体。”
提起李砍柴,我就觉得忧伤。好好的一个编辑,就变成了文字贩子,混到到头条那种地方去。
潇潇不再说话,失落地走了。
她落寞的背影,在路头驻留了片刻,拐个弯,就在路口消失不见。
我明白她想法。
对于写作,她是当成事业。她发了疯的努力,埋头啃书,将所有心思都耗费在上面。
可文字的道路,太难走了。对一个纯文学爱好者,更是难上加难。
02
一个星期后,潇潇又来了。
“他们夸我故事写得好。”她憋着一股得意劲,可还是憋不住嘴角的上扬。
我想故事写得好,跟自媒体有什么关系,值得高兴成憋都憋不住。
时间又过去了一个星期,潇潇用劲拍打着大门。
“上稿了!”
看她的高兴劲,我看了一下她上稿的文章。
“你的萧红,不错呀,怎么写的?”
“还能怎么写,往死里写呗。折腾了一个月,翻了七本书,推翻了不知道多少次,简直比种田还辛苦。”
我凑过去,看她的脸,皮肤发暗,眼皮松垮,才一个月时间,确实憔悴多了。
不过,她的眼里却闪着劲头,还有开怀。
“拾遗的自媒体文章,你先感受一下。” 她从包里掏出一大叠打印好的文章,一把推给了我,就走了。
03
我翻出里面一篇《王小波:你好哇,李银河》。
5000多字,我一溜烟地就读了下来。读得真是顺畅呀,好像毫不费力,跟平时看书很不一样。
王小波的文字,我是有读过的,并不好读。
例如《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这些书读起来,挺烧脑的。
可拾遗这篇写王小波的,真是好读,将事情说得饱满,又清楚。
看来自媒体文章,还是不错的。
我放下手上的资料,准备给孩子做中午饭。
“妍妍,别动我桌子上的资料。”
炒完两个菜从厨房出来,看到孩子正拿着桌子上的自媒体文章在翻。
小学生看得懂什么,正欲一把夺过。
“妈妈,再看一分钟。”
她拿着一篇《你只看到张爱玲的悲惨,却不曾看懂她的高级》,在翻着看。
小屁孩,她看得懂吗?
“张爱玲的妈妈真过份,孩子的生活费,都拿去赌。”妍妍边看边说。
自媒体真是不可思议。
我读张爱玲的文章,都觉得晦涩难懂,而五年级的孩子,竟然都能评论起张爱玲的命运了。
看来自媒体,可能是大趋势了。
我想起心中可爱的三毛,不知在拾遗君的笔下是怎么样子的呢?
潇潇写出了她心中的萧红,要不我也去写写,我心中的三毛!一种奇妙的声音,在我心里响起。
“李砍柴的微信,推给我吧!”我掏出手机,给潇潇发了一条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