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赶材料还是忍不住看了这部争议很大的韩国电影《82年的李智英》。
看完了小说觉得不过瘾又来看电影,为了简书日更,我每天都在绞尽脑汁的想今天的日更我要挑战什么话题,昨天连夜刷完了这部早就种草的电影,我突然一拍脑袋瓜,今天的日更就写这个电影的影评好了。
单纯从这部电影的名字一看就知道说的是82年出生的李智英的故事,李智英是谁呢?你且看下去,很普通的一个韩国女性,受过与她的丈夫(孔刘扮演)差不多的韩国高等教育之后,在丈夫和婆婆的摇车之后,生下了一个孩子,之后她的生活从离职在家以后开始崩塌。
故事平平淡淡,跟喝白开水一样,没有美国大片的视觉奇观,娓娓道来的就是李智英这个家庭主妇的日常生活,为什么却被韩国进17%的人所排斥和非议,为什么这不平淡无奇的电影能刺激到韩国这个大男子主义强烈的国家敏感脆弱的神经?它有什么隐喻?
从婆婆听说孔刘发觉了妻子的异常后向公司申请了育儿假后婆婆的歇斯底里,李智英重返职场的梦再一次破灭,母亲见到如外婆附身的李智英后失声痛哭,怒斥老公对女儿这么多年的不公正的待遇,李智英公司的厕所被男权主义者们装上了针孔摄像头,公司男同志都知道还相互传阅女同时如厕的照片却就是装聋作哑的种种细节,随着情节的渐渐深入,小智英上补习班被男同学尾随,她的爸爸不是责备男同学的猥琐,而是责备自己的女儿裙子太短,这是地地道道的男权思想的毒害。让人对这个社会产生深深的担忧与恐惧。
就算韩国女性很多都是都市白领,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是因为以后要结婚生子的宿命很多有能力的女性却无法得到跟男性相同的晋升机会,很多能够自食其力的女性她的生活的一切从孩子出生便戛然而止,产后抑郁永远都是一个一言难尽的话题,去工作,没有老公赚的多,孩子没人照看;留在家里又抑郁,究竟这个矛盾应该怎么调和?这个问题同样的产生在中国,就算好不容易挨到孩子上学,很多女性重新进入职场,年龄、精力都已不再具有竞争力。
影片当中的丈夫,是个疼爱妻子的暖男,懂得在婆家帮助妻子斡旋,体谅妻子在家带孩子的辛苦,可是很多情况下,丈夫们都像孔刘扮演的丈夫一样吗?下班回来仍然帮助妻子做家务?现实中太少太少了。就算有这样的丈夫,还是没有让李智英找到自己,找到生活。
婚后很多女性在角色的转换上是很难适应的,社会中对于女性的期待有太多太多。一面用情色的眼镜审视她们,认为她们就是视奸的对象,对于婚后相对安逸的女性也是不怀好意的认为她们是婚姻的蛀虫。婆婆们总是觉得媳妇太矫情,做的不是很辛苦的事,天天在家里被老公养着还会生病;去公园买杯咖啡都要受到路人的非议:喝着老公赚的钱买的咖啡逛街真是惬意啊;在银行办事,还有对这种居家照顾孩子的女性的轻视的大放厥词者都是造成李智英悲剧的导火索。
女人在婚姻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永远都是弱势,怎么样让一个女人强大起来,从我的角度来看,我并不相信有麻麻一边读哈佛一边养育三个儿女的故事,而女人要想赢得世界恐怕只有不婚不育这条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