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话剧《寻找小猫的妈妈》,触及到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其实我们和家人或许并不真的互相了解。我们常常只是在用自己的眼光丈量着我们的亲人,而这是不是他们?可能并不全是。在这个过程中或许充斥着长期的彼此间的误解。
遗憾的是,家人间的不理解一旦显现会令我们格外失望,超出外界对我们误解带来的忧伤。在那个当下,我们会惊诧地发现:我竟是如此孤独。
我不确定有多少种方法能够释怀这种孤独感,但将它看作一种常态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假设你认为:人本就是孤独的,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世界上其实并没有人能完全了解你理解你体会你,你应该就更能够以平常心去看待你在乎的人对你的错解。
似乎是个悲观主义论断。置之死地,而后生。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无法寻得理解。毕竟“因为懂得”是一种很窝心的体验,我们总是心存向往,对吗?所以,依然可以渴求,方式是需要从不同的人身上获得。世界上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总是会有相似的两片,或许这寻觅的难度系数依旧很高,好在,我们相对容易地能找到各有局部相似的树叶们。这些局部与你相似的“树叶”就是你的亲人、情人、朋友。不从一个人身上获取所有不仅是对自己的成全,也是为对方减轻了必须与你同步的负担。
只是这意味着你可能不能将你的全部情感专注投入于极个别人身上,一定程度的总有分散,会不会让私有感情主义者感到惶恐与不安?会的。但是客观分析,其实这并不危险,反倒比那些笃信世界上有“灵魂伴侣”的人要安全得多!因为真正的“灵魂伴侣”非常罕见,眼前人往往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一旦遇到疑似者,加上自己的渴望带来的美化,就会产生不管不顾地追逐,或是极为遗憾地放弃。这对于原本情感关系中两方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不要狭义理解这种情感关系,不单指爱情,亲情、友情中同样存在。有多少“叛逆” 少年在感受到父母“代沟”的失落之后,放弃与父母的沟通,转投朋友的怀抱?以肯定新的一方和否定旧的一方作为形式,选择替换,而非各有肯定两者之后的并存。这正是这种价值观带来的局限。相较之下,将不理解看作人之常情,能够帮助我们心平气和地正视这种不理解,并将在父母处无法获得的认同,通过他人获得满足,心满意足的我们总是能够更积极和快乐地投入与身边人的互动,对吗?
Exactly.
注释:酒神精神:面对痛苦、险境和未知事物,精神愈加欢欣鼓舞,这样一种精神就是酒神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