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30年
这是一次难以忘怀的纪念。
分手30年的“小伙伴们”欢聚一堂,成就了众多同学30年后的第一次相见。聚会的会场和席间,同学们或打开话匣倾诉机缘,或放喉高歌,或抒发人生感叹。百年修得同窗读(同船渡),大家格外珍惜30年后的这次团圆。
时光匆匆,人海茫茫,缘起缘落,我们感慨同窗。回望渐行渐远的青春,曾为岁月窖藏了问候和调侃的陈酿。同学们的欢呼和惊喜,又把思绪拉到三十年以前。
打开尘封的记忆,再看看那块师道尊严的黑板,听听共同唱过的歌谣,漫步陌生而曾又熟悉的校园。一点点、一滴滴、一件件、一个个学习生活的片段,串起不曾模糊的面容和80 余张信息名片。回味恩师的谆谆教诲,情涌同学的真诚相帮。情深意长……
感谢那套公平的筛选制度,我们来自各村的优秀学子荟萃37班。感谢学校对我们的着意栽培,我们得益于长治县一中最精英的教师培养。感谢班主任以及众位老师们春蚕剥丝,我们攀踏着他们的人梯完成了自己的青春宣言。
我们是一支了不起的集体。那时,文革的硝烟还没有褪尽,改革开放的光辉若雨后初射的朝阳,供应粮的桎梏还牵动着在贫困生活线上徘徊的学子,每月8元的伙食费竟迫使我们眼巴巴地盯着食堂一天熬制两顿玉米糊的铁锅和大缸。冲出农门的决心,使我们听惯了教导处那口严苛的钟声;奋发有为的自信,使我们着迷了一张张没有风干还散着浓浓油墨余香的复习题纲。我们没有在意两年一贯制补丁摞着补丁饭茬遍布的“校服”,同学们更情迷于那根令老师发泄“恨铁不成钢”常常愤怒的教鞭。我们适应了煤油灯的火熏烟呛,我们从微弱的烛花中享受了学习的快乐和欢畅。“大风起兮云飞扬”,我们的团队创造了长治县一中的辉煌。
还有不能忘怀的是在这个团队里,有一批仅仅蛰伏了6周左右便跃出龙门的精英。他们以最优秀的学习成绩,提前被国家挑选。我们祝贺过这批早熟的果实,却遗憾他们的抉择,使37班失却了其后在80年高考中更加耀眼的辉煌。虽然与他们短暂的相处,他们情牵团队,依恋已经陌生的同窗。他们积极发起并踊跃参加这次的聚会,使我们的聚会更加完整,更加圆满。记住这些快要忘却的姓名,他们是:冯俊义、牛文庭、温学军、和志林、朱爱国、王俊龙……,同学的真情永驻37班。
岁月悄悄改变了我们。当我们师生相聚的瞬间,老师的一腔腔话语,同学们的一句句感言,激情奔泻,真爱无边。大家找回了当年那一颗颗纯真的心。虽然容颜风蚀,年轮循环,我们的心依然年轻。在同学们的眼里、梦中,我们永远风采依旧,潇洒,漂亮。
人们说有一种感情,虽然联络不多,但能一见如故,这就是同窗之谊。“凝聚友谊,感悟真情”。实现了我们这次聚会的期愿。
我们的相聚是短暂的,但相聚最能体会友情的甘甜,在融洽的交谈中,我们说了昨天和今天;在激情的祝福中,我们预设了明天:“健康、幸福、快乐、平安”。这便是这次师生联谊会的祈望。
此时此刻,我们触发怀念与感伤,常五则老师、张汉老师的作古,是我们此次联谊会隐隐的情觞。
不愿说再见,希望我们相会来年!
傅岳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