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里的一切都是与大地融为一体的,那脚下的野草野花,大地用自己的体温和乳汁孕育着它们,高大的树木更是将自己的双脚深深地扎进地心,生命会与大地一起律动。而流动的轻风、雾岚和河流,以及自然的清香,氤氲于大地,如云霞般灿烂荡漾……
来自于泥土的土坯房,则是乡下的独特景观。我的祖辈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乡下,是土坯房给了他们安身立命之所。在我的心中,土坯房永远温暖、宁静。
还记得邻居做土坯的情景。做土坯可算是一项很繁琐的事情,但这对乡下人来说,又是显得多么轻松平常。邻居王大伯在河边选择了合适的一块地,将它挖成差不多长有一丈,宽有八尺的浅塘,地势还便于靠船戽泥。我们这里的河泥俗称“釉子泥”,呈黑黝黝的颜色,阳光映照下泛着瓷釉一般的光亮,握上一把泥,会很快从指缝间滑出来。釉子泥粘性很强,是做土坯的好原料。王大伯早就将一船河泥从河底捞上来,沉淀于船中,等时间差不多了,就用戽掀从船上将河泥运送到塘里。这可真是力气活,要将满满一戽掀河泥从船中送到一丈高的塘里,没有几下子还真不行。一条条黑黑的弧线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泥土与泥土的撞击交融发出很兴奋的声响。王大伯随即将草毛稻壳撒在塘里的河泥上,然后光着腿跳进去,使劲地踩,全身夸张地扭动着。我们小孩也跟着凑热闹,光着身子跳进塘里,那一刹那,我的脚底感到明显的滑溜凉爽。我学着王大伯的样子扭动屁股,没有多久,就感到腿子发酸乏力了,最后完全变成了个泥人才肯爬上来。等看不见金黄色的草毛和稻壳了,又铺下一层,再如法踩动,使之融为一体。这个程序一定要作“熟”了,让人感觉到泥土很滑爽很滋腻很有韧劲才罢“脚”。
接着就是选择场地了,场地要平整还要开阔。好在乡下开阔地很多,就在离浅塘不远处就有现成的地方,通风,向阳。王大妈带着孩子们,将地用水洒了一遍,铺上层锅膛里的草木灰,然后用榔头捶平捶实。王大伯将土坯模具支好,用孩子们㧟来的熟泥填进去,使劲捣实,放松模具,一块方方正正的土坯有模有样地躺在了空地上。这样一块一块地做下去,一天的功夫几百块土坯就躺在了空地上,横看成行,竖看成行,斜着看也成行。放学回家,我们小孩总要到这里看看,或者从土坯间故意地穿行,那一刻,我想象自己成了一股风,轻盈、快捷。有时,我们还会煞有介事地数上几遍。初夏的太阳有些火辣,王大妈又忙着找来草帘轻轻地覆盖着,担心被晒裂了。等到几天后,又要将土坯侧立着,这样的活要非常细心,不小心就能碰坏边角,甚至使土坯形销骸亡,又重新变回泥土。
遇到下雨天,就是半夜,王大伯也要招呼着全家起来,找来膜布,将整个地覆盖住。如果遇到大风,大人们只好抓住边角糊里糊涂地躺着迷糊一觉,到第二天早上又揉着惺忪的眼睛将场地上的水撤走。好在几百块土坯能安然无恙,这是他们全家欢欣鼓舞的事情。朝阳下,他们喜悦的面孔无与伦比,他们有说有笑,精神倍增,搬动着传递着土坯,然后高高地垒起来,那情景充满了幸福的气息。
有了土坯就有了土坯房,地基也是家乡的土,夯实了,足有五尺高。然后再垒砌土坯,一块一块的土坯终于有了自己的位置,它们合力支撑着乡下人的天空,房顶也自然是家乡的芦苇了。最后在土坯的外面挂着草帘,用竹签固定好,防止雨水浸湿。一幢与大地紧紧连在一起的土坯房终于落成了。
乡下人就这样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土坯房,他们愿意和土坯房一起生之于泥土,回归于泥土。草木花香,河流星光,他们的灵魂永远在乡村之间,大地之上。
土坯房,春天里的蜜蜂常常来光顾,它们“嗡嗡嗡”地飞过菜花地栖息在土坯房的缝隙里。菜花浓郁的香气像从大地上升起,而它的金黄色的光亮照亮了整个大平原,连同乡下的土坯房。夏天里有各种小鸟落在房顶上,唧唧啾啾地唱和着,或者有楝花榆钱飘落下,让房顶多了好多美丽的图案。秋天里,野菊在脚下探着小脑袋打量着周围的世界,篱笆边一簇簇的野草开始浸满阳光的颜色饱满地开放。冬天里,暖暖的阳光照着,金色的草垛成了土坯房的兄弟,阳光下的一切都是宁静的,时光像滞留于大地永远静止了,此时乡下的土坯房是静坐的老者,内心安详,如如不动,乡下人的梦更踏实温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