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洗漱,已经困得有很多情绪的小人不肯就范拼命抵抗。
趁其不备擦脸擦脚,最后卡在洗手上,外婆外公倾情演绎抢脸盆大戏也不能打动他,最后我搬出他今晚最喜欢的雯雯姐姐:姐姐可不喜欢脏小孩,她会不想抱你。小人伸出手:那别人呢?我边洗边回应她:大家都不喜欢脏小孩。
看着他一脸茫然,惊觉自己的旧模式:要挟。
我用如果不干净就会被拒绝而来胁迫他就范。
我用在外的评判标准来要求自己要求他: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外出回来洗手,睡觉前洗漱,所以他也应该如此。如果孩子不讲卫生别人怎么看他,怎么看我?!
问自己:如果我是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希望被如何对待?
立即追捕:不过,爸爸妈妈不会,不管你多脏我们都爱你。哪怕你变成小脏猪,爸爸妈妈一样爱你。要求你洗手只是从卫生角度来说可以防止生病。
话语中,小人的身体动作明显不再那么僵硬,将另一只手给我时问到:那小花猫呢? 在他额头印上一记:那我们也爱你!
被在外评判标准带走的我,没能准确回应孩子的情绪,相反还给他附加上一份恐惧。
当我被情绪带走,太过紧张时我也失去了创造力,本能的用旧有模式习惯回应。
而看见只是察觉旧模式的契机,真正有力的是察觉后的行动:改变!改变才会有新的创造。
一直希望能有个自律的孩子,而事与愿违三岁的小人在生活起居上他被开启他律模式。
这何尝不是因为旧模式中的自己总在各种焦虑中沉沦而未能看清他的需求,未能正确回应,用尽手段胁迫他就范。
即使学习调整心态改变方法后,内心深处也是认定他不喜欢洗漱睡觉等一应生活琐事,所以每日晚饭后总如临大敌般紧张,即使顺利完成也是如释重负的解脱,无法用喜悦和骄傲的正面情绪鼓励他继续。所以,每日最枯燥乏味的项目,却每日必做,由此也成了彼此的负担。
如此,我认定他不喜欢,他便真的会不喜欢。
而我喜欢吗?为何喜欢洗漱一应事宜?可以将我的喜悦传递给他吗?可以让我喜欢上陪他洗漱吗?
再问自己,如果他真的不喜欢,不接受,一周,一个月,一年,一生都不洗漱我还能爱他接纳他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