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在93岁高龄执笔《我们仨》。朴素无华的文字里处处彰显智慧,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用心体会。
钟书夸杨绛先生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本书由杨绛先生执笔,仍能窥见她作为妻子的贤。如果,由钟书执笔不知该如何夸杨绛先生的贤?
[1]
杨绛先生欣赏钟书文学方面的才华。但又清楚钟书在生活方面的拙手笨脚,因此,在生活中,她与女儿圆圆把钟书当孩子般照顾。
在杨绛先生住院生圆圆期间,钟书每天到产院探望,常哭着脸说:“我做坏事了。”打翻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
杨绛先生说,“不要紧,我会洗。”
把台灯砸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
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一个。杨绛仍然安慰:“不要紧,我会修。”
遇事,杨绛先生总说,"不要紧。"
让钟书感动又特别信任妻子。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丈夫如此拙手笨脚,会不会破口大骂,或者猛发一阵脾气。即使不发脾气,也做不到像杨绛先生如此这般耐心,出院后将丈夫干的坏事一件件地修好。
我们容易欣赏其才华,但很难包容其缺点与不足。这就是我们与杨绛先生的差距。
在钟书弃清华工作,服从父令到蓝田当英文系主任。杨绛觉得不应当去。但是她没给钟书增加苦恼。只是讲出自己的想法,“我想,一个人的出处去就,是一辈子的大事,当由自己抉择,我只能陈述我的道理,不该干预尤其不该强他反抗父母。我记起我们夫妇早先制定的约,决计保留自己的见解,不勉强他。”
现实生活中,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例子比比皆是。杨绛先生不但没让钟书忘了娘,一有时间就带着圆圆去钱家做媳妇。
圆圆是女孩,在爷爷家并不待见。但经过一次家人相聚后,圆圆得到了爷爷高度赞赏,"吾家读书种子,唯圆圆一人耳"。
当时,爷爷在床上睡着了。醒来看见一个女孩在她脚头,为他掖掖夹被,盖上脚,然后坐在地上看书。满地都是书。院子里一群孩子都在吵吵闹闹地玩,这孩子静静地看书。
她爷爷拷问她读过的书,以及其他方面的学问,大为惊奇,好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从此以后,爷爷喜欢上圆圆,经常与她交谈学识。
圆圆如此乖巧知道为爷爷盖被,当然受起母亲长年照顾父亲影响。
每当政治运动,杨绛先生总是提前为钟书张罗,避免一些麻烦。比如三反运动开始,杨绛先生进城代他请两星期假。让钟书回校好好学习一番再“洗澡”。并代他一并交代一切该交代的问题。最后两人洗干净赢得了党的信任。
在"大字报"期间,杨绛先生又嘱咐钟书:“请吃饭,能不吃就不吃;情不可却,就只管吃饭不开口说话。”
最贤的杨绛先生处处为钟书考虑,让其专心从事文学研究。
[2]
钟书聪明之人,亦尽自己所能照顾妻子。
在钱家是“大阿哥”的钟书,在留学期间学会划火柴为妻子做美味的红茶早餐。一做就是一辈子。
在妻子生产后,为她煲鸡汤,还放了碧绿的嫩蚕豆瓣为其补身体。
我们脑补一下,拙手笨脚,破坏很多东西的钟书花了多少精力与心思才为妻子煲好鸡汤。
在圆圆懂事后,每逢生日。钟书总要说,这是母难之日。让圆圆懂得感恩妈妈。
在钟书住进城去,不嘱咐杨绛先生照顾有病的圆圆,却嘱咐圆圆照顾妈妈。只因杨绛先生独自一人怕黑怕鬼。
每当做家务,杨绛与圆圆为主力,拙手的钟书亦会帮忙扫扫灰尘,被邻居赞“劳动态度好”。
恩爱夫妻应当如杨绛钟书这般,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
[3]
杨绛先生与钟书一生淡泊名利,与世不争不抢。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专心文学研究与翻译工作。有时间就去外面“探险”。
他们热衷冒险探究。出去散步,总挑不认识的地方走,在大街小巷一处处走,猜想各人身份,并联想书上读到的人物。两人这样的探险真是有趣好玩。
搬家也是冒险,学着饭也是一件冒险又好玩的事。有"探险好学"的精神,杨绛与钟书在牛津留学每天都过得很快乐。
两人喜爱动物园。观察到熊猫很聪明,喝水用爪子掬水喝,近似人的喝法。大象食肠粗,饲养员喂大象,大团的粮食,整只的苹果,整条的胡萝卜,连皮的香蕉都一口吞之。可是它自己进食却很精细,吃稻草,先从大梱稻草中拈出一小束,拍打干净,筑筑整齐,才送入口中。
观察如此细致,而我去过不下十次动物园,亦不了解大象如何吃东西的,没有他们格物致知的精神。
他们一家三口吃饭,亦在研究周围的人与事,对周遭一切充满好奇,总想探个就究。
反过来,审视我们自己,总是一副麻木茫然的表情,匆匆而过的身影。无心欣赏风景,更没好奇心观察动物。
[4]
杨绛先生教育小孩,亦有我们值得效仿之处。
杨绛说,对女儿绝对放任。
绝对放任,加上父母好学的影响,圆圆自我学习能力超强。
代数无师自通,病好回到学校,竟然能考取满分。
学俄语,与同学差距四年,让老师补课一段时间,考试依然取得好成绩。
圆圆有优秀的父母在前做榜样,她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语言天赋以及格物致知精神,不同程度超过了父母。
长大后的圆圆,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话。遇到政治问题,会灵活处理。在文化大革命十年间,没有受其影响,实属难得。
在母亲眼里,圆圆为生平杰作。父亲认为“可造之材”,在爷爷心目中“读书种子”。在学校编写教材,英文小词典等。她的视觉感官特别敏锐,擅长发现问题。
遗憾的是圆圆有病,不足花甲之年,就匆忙离去。
这粒好种子,在杨绛先生看来只发了一点点芽。
[5]
本书唯一提到一次吵架是争论一个法文的发音。后来,两人觉得无聊,争來争去,改变不了读音的定规。便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没有争吵的必要。
看完这本书,不断反思,让我学到很多。
家是讲情不讲理的地方。夫妻争吵无聊又耽搁时间,关键伤了感情。
促其发展优点,包容缺点不足。而不是紧抓不足,贬低对方。
教育小孩,顺应孩子的节奏,不必过于紧张焦虑。努力提升自己,是关键。
周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用心观察,细心体会。让我们抬起眼,去其尘,用心探究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