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系列(2)

《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系列(2)

作者: Zerof | 来源:发表于2017-08-07 14:18 被阅读22次

把时间当作朋友---记录时间历程

大约20岁前后的时候,忘记了因为读过李敖的那一本书,觉得他那种记日记的方法颇有些道理,于是开始学着做每日的“事件记录”(even log)。除了自己经历的事件之外,一概不记,尽量不记感想、不记感受、只记录事件本身。比如,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延吉市

  1. 主持经销商大会

  2. 拿到上个月奖金共×××××元。

  3. 李堃请我吃饭,算算有四个月没见了。

……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日,吉林市

  1. 连续一周,什么正事儿都没做,只是看了若干本无聊的小说。

至今,我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并因此受益无穷。事实上,只不过每天花费10分钟左右。后来,为了进一步节省时间,我干脆把这个本子穿了根绳子挂在了家里洗手间马桶面对的那面墙上,每天晚上睡觉前坐在马桶上,顺手就写完了。这样简单的日志是有巨大好处的。每年下来,都知道自己去年都做了些什么,仅仅这一点就非常宝贵了。到了30岁之后,才觉得自己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慢慢多了起来。

可是,有着这样的习惯的我,在读过《奇特的一生》之后,只是被柳比歇夫的大师境界吓了一跳而已。过了差不多两年,重新读过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啊?我太笨了,早应该明白的啊!”

柳比歇夫的日志,是“事件-时间日志”(event-time log)。他的方法要比李敖的方法更为高级。李敖的事件记录,往往只能记录事件的名称,是一种基于结果的记录;而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却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这里的细微差别是,基于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只能更为详尽。

以下是摘自《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日志样本: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 年四月七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

鉴定袋蛾--二十分。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

基于过程的记录,不仅更详尽,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好处--遇到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想明白“基于过程的”与“基于结果的”两种记录之间的区别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在自己记录的每个事件后加上时间。

大约两个星期不到的时间里,我马上体会到了这种新的记录方法的另外一个巨大好处: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前面我们就讲过每个人都有的感觉 “时间越来越快”,以及为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会使我们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焦虑。焦虑本身没有任何帮助,只能带来负面影响。我的体会是,这种基于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记录可以调整我对时间的感觉,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又恰恰因此总是基本上可以达成目标,于是,基本上可以算是“战胜了焦虑”。
《奇特的一生》我看到第三遍的时候,才真正注意到这段话:

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表,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我做出这样推断的根据是: 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准确--“一小时三十五分”、“一小时五十分”;然而当时他自然没有看表。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着他;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明在冷冰冰地流逝。

柳比歇夫这样的人,才是时间的朋友。他们了解时间,通过长时间刻意的训练,甚至不需要表就可以感受时间的一切行动--当然,时间的行动只有一个,自顾自地流逝。

把时间当作朋友---规划时间

在开始一天的活动之前,花费15至30分钟仔细制作你当天的时间预算绝对是特别划算的,正如另外一个“陈词滥调”所说的那样--磨刀不误砍柴工。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制作一个列表,把你今天需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为了表达方便,以后我们把这些列表中的事情称为“任务”。比如:

  1. 背单词,另外,还得按照计划把昨天和上周五背的那两个列表复习 一遍。

  2. 说好了晚上要和谁谁谁看电影 。

  3. 去图书馆,同时也在网上查资料,找出必要信息若干,以便完成某篇文章。

  4. 下午要和同学踢球。

  5. ……

当然,在你罗列这些任务的时候,都不见得一定要写下来,你脑子里早就自动开始估算完成每个任务究竟要花费多少时间。很快,你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发现,任务太多,无法全部完成。于是你只好进行选择。事实上,生活就是选择。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倒也简单,就是给列表中的每个任务标上权重值--比如,你可以用1 - 5分进行标记。但是请注意,不要象某些书籍建议的那样使用 1 - 10的分值,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很难那样精确地分辨我们要做的事情的重要程度。实际上,我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讲,用1 - 3的精度已经足够,因为 1 - 3的分值基本上可以代表:

  1. 不重要

  2. 一般

  3. 重要

甚至,我建议最初的时候,只要给每个任务非常简单地标注“重要”和“不重要”就行了。这样,标注就会变得更简单,你只要在重要的那些任务之前加上一个表示重点的符号就可以了--比如星号。有人喜欢“米”字星号(*),我个人喜欢一笔就可以画出的五角星(☆),当然,更简洁的方法还有一个就是把那个任务圈出来,或者在那个任务之前画个圈(○)。

等你尝试着去给你要做的事儿标注权重的时候,你会发现,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容易,即便,你只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标注--只标注“重要”和“不重要”。因为你必须分辨“真的重要”和“显得重要”,以及“真的不重要”和“显得不重要”。

你需要重新审视一下已经被标记为“重要”的那些任务。因为其中必然有一些只不过是“显得很重要”而已。而你还需要重新审视一下那些被你认为“不重要 “的任务,因为其中总是有一些实际上是”显得不重要“而已。于是,你只好去修改某些权重标注。不要害怕修改。相信我,完成任何一个任务(你现在制作”时间预算“同样是一个任务)的过程中,修改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你在修改,就说明你在进步。很多人一生最终一事无成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脆弱的完美主义者,天真地希望自己可以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完美地生存--所以注定以失败告终。
判断一个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就是看这个任务的完成是否对你的目标达成是否确实有益。可是,作为一个正常的、各种器官完整健全的、拥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来讲,不挣扎一下,就很难完全专注于这个最关键最根本的决策标准。

不用跟任何人学习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清楚明了或含混不清地有自己的目标--不管是什么所谓的”理想“或者”痴心妄想“。那你现在就开始参照着那个你自己的哪怕是”不切实际“的目标作为标准来判断吧--判断每个任务的真实属性。然后选择”真的重要的“或者”显得不重要的“

总结

现在你已经连续好多天记录你的时间开销了。你有两个习惯:每天早上制作时间预算,每天晚上记录时间开销。那么,另外一个习惯就非常自然了:每个星期找一天花上一个小时,审计你这一周预算和实际开销。其实,你在每天晚上在记录你的时间开销的同时,就在不由自主地审计你当天的预算和实际开销了。

当你浏览你上一周的时间开销记录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项目属于固定支出,例如你的睡眠时间,饮食时间,洗漱时间,锻炼时间等等。而另外一些时间是突发支出,比如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去某个地方的过程中堵车长达一个小时,计算机突然出了问题所以工作不得不停止等等。

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记录、观察、回顾、思考,你就明白,有些事情不必再记录了--例如那些固定支出之中的大部分。而同时,每天早上在制作时间预算的时候,你不会再那么天真地把每一分钟填满了--因为你现在更加清楚地知道并平静地接受总是有意外出现。

提高时间使用率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同时做两件事儿。

同时做两件事儿的诀窍在于,1) 其中一件事儿最好是机械的,少点技术含量的;2) 另外一件事儿不是特别需要大量脑力支持的;3) 两件事儿都应该是确实有效用因而值得时间投资的。比如,我去健身房跑步的时候,往往可以带着MP3听完Teaching Company的系列课程中的一个Lecture。这时候我在同时做两件事情:跑步锻炼身体,和吸取新的知识。

请你做一个小练习 。看看你的时间开销账单上,哪些事情可以在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情况下同时做呢?把他们罗列出来,挑出一组你自己觉得最可能容易实现的,作为你的起始练习 。用不了一个星期,你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很容易就学会的本领。并且,由于它很容易学会,又很快让你体会到效果,所以会令你很难不痴迷于这种本领--到那时候,你就会更容易地发现你能够同时做的事情了。

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说明,越是记忆力好的人,越可能有能力同时处理两个任务。如果把你自己比喻成一台计算机,那么,你的思考能力就是CPU;你的记忆体有两个,短期记忆在内存中,长期记忆在硬盘里。这么看来,你要想办法提高你的记忆力和记忆容量,因为你也知道,内存太小了,机器就会变慢,或者蓝屏,甚至死机。而你的CPU频率,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你的记忆容量的增长,运行时间的不断延伸,你的思考能力会不停地加强,于是,你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花时间去进行脑力活动是最值得的。所谓的脑力活动往往可以粗略地分为这样几个部分:输入信息(阅读、观察),处理信息(思考),输出信息(记录、写作、创作、分享、教授)。大多数情况下,思考往往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尽管通常人们认为更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思考需要刺激,而最好的刺激,就是不停地输入信息。所以,在做一件机械的事情的时候--生活中有很多机械的事情是非做不可的--想办法做一些输入的行为吧。

出门坐车的时候,别忘了提前准备好一本还没来得及读完的书;如果在途中不小心很快读完了(所以可能应该准备两本书),就想办法观察一下周遭的世界;没什么可看的时候,就最好没有忘了带上纸和笔,所以你还可以随手记录一下刚刚闪过的念头。尽管不是所有的时候你都可以同时做两件事情,但是,总是有一些时候你可以同时做两件都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关文章

  • 《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系列(2)

    把时间当作朋友---记录时间历程 大约20岁前后的时候,忘记了因为读过李敖的那一本书,觉得他那种记日记的方法颇有些...

  • 《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2

    第一章:醒悟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我们是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的。运用心智获...

  • 《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系列(6)

    时间管理开源节流 在时间管理上,最有效的”开源“方法之一,就是前面提到过得”尽量同时做两件事情“--但是必须认真选...

  • 《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系列(7)

    提前准备,耐心充足 读书的过程中,一个格外有趣的现象是,当你意识到你需要,想去找关于某个特定的领域的书的时候,好书...

  • 《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系列(5)

    幸福而非成功 从今天开始,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全都罗列出来之后,仔细分辨:我做完这件事之后所获得的欢乐和幸福是不是一定...

  • 《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系列(4)

    通过自学进化 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阅读是能够识别文字的人输入信息的过程,所以,在此之前就有一...

  • 《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系列(1)

    记住痛苦,而非遗忘 你现在知道你为什么总那么没记性了吧?因为在你遇到挫折或者面对那些你曾经的错误决定最终带来的惩罚...

  • 《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系列(3)

    如何做计划——利用列表高效使用时间 (一)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没必要制作列表。 基本原则是:一个人不能过分苛求自己--...

  • 笔记|《把时间当作朋友》

    看过笑来老师的第一版《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次青少版先看了一遍,觉得不错推荐给娃。 这种类型的书,不确定他是否喜欢,...

  • 《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

    《把时间当作朋友》是李笑来在新东方当英语老师的时候写的一本书,起初主要的写作对象是他的学生,或者说是一本写给年轻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系列(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oo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