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文今译:六国论

古文今译:六国论

作者: 文史意林 | 来源:发表于2022-08-20 20:36 被阅读0次

我曾经认真读过史记中关于六国的历史,读完心中充满了问号,这六国诸侯的土地加起来是秦国的五倍,人口是秦国的十倍,他们联合起来一起攻打秦国,却还是免不了灭亡。我为这件事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他们一定是会有自保安全的计谋,应该是当时六国的那些谋士在考虑祸患的时候疏忽大意,只看到了表面肤浅的利益,但是却没有看到天下的大势!

当时秦国与六国诸侯争夺天下,目标其实不在齐、楚、燕、赵等国,而是在韩、魏两国与秦国交界的边境;反过来也是如此。对于秦国来说,韩、魏两国就是他的心腹之患,这两个国家阻挡了秦国的要冲之道,间接保护了山东的其他诸侯国,所以那时候天下的焦点应该放在韩、魏。那时候,范雎被秦重用,秦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秦国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让韩、魏臣服之前,直接去攻打齐国的地盘,范雎对于此事感到十分忧虑,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看得出秦国忌惮的地方了。

秦国想要对燕、赵两国动手,这风险很大。因为秦国这样做需要越过了韩、魏两国,这就会产生燕、赵在前面抵抗他,韩、魏在背后袭击他,秦国首尾不能相顾的局面。

然而现实却是秦国真的去攻打燕赵的时候,不曾有韩魏的偷袭,这是因为韩魏已经臣服了秦国的原因!这韩、魏两国是山东诸侯国的屏障,然而秦国却能在这两国境内行动自如,这是山东诸侯的责任啊!毕竟,韩魏这两个小国怎么可能抵挡得住被称为虎狼的秦国呢,他们臣服于秦国也是必然的事。韩、魏两国臣服了秦国,秦国得以越过这两国直接进攻山东其他诸侯,从而使天下都暴露在秦国的祸害之中。

韩、魏两国是山东诸侯抵挡秦国的前线,但是他们的实力是无法抵挡秦国的,山东诸侯应该要团结韩、魏两国一起抵抗秦国的。这样,秦国就不敢越过韩、魏两国到其他诸侯国撒野,齐、楚、燕、赵四国也能过上安宁的日子。然后这四国则帮助韩、魏两国,让韩、魏两国没有东边的忧虑,全心全意抵御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然后暗中帮助韩、魏两国于危急之中,如果这样做,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就绰绰有余,那么秦国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然而山东诸侯却没有这样做,他们只是贪图一城一地的得失,彼此互相违背盟约,互相攻伐,秦国还没动手,他们彼此之间都已经陷入了困境。也正是这样,秦国才得以趁机吞并了他们,这难道不是很可悲吗!

原文作者:北宋苏辙

参考文献:古文观止

相关文章

  • 古文今译

    《长亭送别》王实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天是蓝的,云是白的, 你是一抹我...

  • 古文今译——过秦论

    秦孝公这家伙占据崤山和函谷关的有利地势,守着九州大地之一的雍州,虽然这时候的秦国势力弱经常被几个诸侯国欺负,但是打...

  • 古文今译之静夜思

    群中有人发来一段英文考大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啥,现在尝试着再译回去。 So bright a gleam on ...

  • 古文今译之大风歌

    群中有人发来一段英文考大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啥,再原文译回去不是咱的风格,必须改编。 A great wind ...

  • 古文今译——后出师表

    你老爹考虑到老刘家与曹贼势不两立,我们不能一直在这偏僻的西南部安于现状,所以就委托我去讨伐曹贼。以你老爹那精明的头...

  • 《论语》连载12

    【原文欣赏】 子曰:智者乐山,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古文今译】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以水为...

  • 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

    【句子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古文今译】 大道废弛,仁义才显现;家庭不和,...

  • 古文今译(幽默版)——出师表

    你老爹搞创业,夺回老刘家天下的目标连一半都没完成,就两腿一蹬归西去了。原本属于老刘家的地盘被瓜分成了刘、曹、孙三家...

  • 古文今译—触龙说赵太后

    时代背景: 公元前266年,赵太后的丈夫赵惠文王刚走不久,因继位的赵孝成王年幼,赵太后为实际掌权人。在赵国这新旧更...

  • 古文今译—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00133162b1d0.aspx]〔明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今译:六国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qb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