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佛法中追求破我执来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看起来是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笔者从传统武谚中引导、切入,来提供一种对于追求“无我”的解法。
在综合格斗赛事早期,打击系选手的胜率远低于缠斗系选手,当然打击系的商业赛事远比缠斗系多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二者的训练逻辑是不一样的。
面向过程&面向结果
打击系列选手需要把大部分的训练时间放在打磨发力,拳击的初学者需要把很多时间放在对着镜子打空击上来处理思想和身体的关系,所以打击系武术的核心是发力,是面向自己的,虽然页有一些内线外线之类的内容,但是训练占比最大的是发力。
缠斗系列选手从一开始的抢把训练就需要训练伙伴与之对练,虽然也会有摔假人的发力训练但是占比不是大头,柔术训练没有训练伙伴基本上就无法开展,所以缠斗系武术的核心是敌我关系,是面向对手的,比如纳尔森扣,足缄都是以对手为出发点设计的。
抛开竞技体育的文化内核,从武道的视角出发看缠斗系的训练设计是更优秀的。
总结
以对方为出发点设计的方案要比以我为出发点设计的方案要高效优秀,这是笔者对于“无我”现阶段的一种理解。另一种理解是清空杯子才能品尝新茶,当然放在下次再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