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8日
公司还未真正全面复工,大部分同事还是以在家里办公为主。
说在家里办公,其实很多人连办公的条件都没有。有的人,在老家没有4G信号;有的人,没有办公电脑;有的人,需要的资料在办公室,工作开展起来还是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
这段时间,最活跃的,就是各种在线培训课程。
国家层面有建立在线学习平台,省里面也有学习平台,各种培训机构也安排的有免费的直播课程,公司内部也基本上一周一堂的频率在开展内部学习培训课程。
这么多的课程交织在一起,经常出现相互冲突,有时候没办法,我就家里的手机、电脑、平板,同时开着,同步听课。
到最后,听着听着就烦了,干脆扔一边,懒得听了。
其实,大部分的课,都还是很浅显的,基本上也就是在于告诉你有这么一件事情。
对于很多人来说,听个热闹而已。
叶修的《深度思考》一书中,核心观点是讲如何提高深度思维,但是我觉得还缺了点,那就是深度思维到底是建立在什么的基础上。
是认知。
什么是认知呢?
就是你一件事或者某个领域很熟悉,很了解。
一切的深度思维,都要基于认知,才可以产生的。
哪怕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咨询如此畅通,不同人之间的认知差距还是很大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理解为信息差。
在抖音、微信公众号、快手、斗鱼直播等领域,有很多人在做的就是这一类的工作。诸如,一些户外旅游的直播,尤其是在国外直播的那种,就是告诉观众国外的风土人情。
曾经看过一个在巴基斯坦的直播,2个人就是开车在巴基斯坦全国逛,看到什么介绍什么,没有刻意的剧本,感觉也没有专门的做功课,就是单纯的跟聊天一样的。但是,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看了2个小时,还是有点收获的。
巴基斯坦的女生,都很开放,认识3天都可以那什么;巴基斯坦的人均工资跟中国比少了一大半不止;开车是靠右行驶;很多普通家庭的房子,无论是样式,还是周边环境,跟国内的小县城差不多。
这样的信息可以理解为认知。
还有一个更拗口的逻辑在里面。
同一件事,对你可能是认知,对另外一个而言,有可能是思考。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提到过,想要学到东西,就跟着高手学习。对于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来说,那就是思考的结果,因为他通过亲身实践或者其他的方式,经过分析总结成为了这点经验;但是对于我而言,只是知道了这个观点,这就是认知。
今天下午,公司又开了3个多小时的会,对前两天的方案进行研究讨论了。
领导们提意见,就很明显的看得出来一个人的水平到底如何。
基于方案的内容,能够考虑到未来可能会有什么变化,提出现在需要在哪些加强的领导,都很厉害;只是针对方案泛泛而谈,空谈方向、格局的,就是水平一般的。但是,往往这样的,很唬人。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来认知真的非常重要,只有在正确的认知基础上,才能够形成正确的思考结果。
现实中往往正确而全面的认知都难以做到,正确的思考就更困难了。
独立思考,是一个非常稀缺的东西,
尤其是工作中,很多时候基层的员工,刚上班不久,大部分都在提高认知的阶段,不可能思考的。
所以,在阿里巴巴,马云建议新员工少发言,多观察,其核心意义就在于此。包括在华为也是如此,最为著名的是华为新人提意见的故事,可以百度《
北大高材生写给华为的一封信,任正非回:若无精神病,建议辞退!》
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吧?
你连整个公司的基本情况都不熟悉,能提出什么正确的建议?
很多自媒体账号营销,拿着什么服从领导,踏实学习等等来进行解读,很明显没有抓住核心点在哪里。
在部门里面,我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标准化,通过这个方式提高效率,降低基层学习、思考的难度。
这个内在逻辑就在这里。
我将大部分工作,能够标准化的东西,都给你固定化了,这样你做事情就很容易上手了,也减少了因为个人理解不同,造成的各种麻烦。
毕竟一千人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个内在逻辑就是,增加认知,减少思考,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很多高效执行力,其核心就是这个,一定要将工作的全部内容,通过固定的模式告诉团队,然后他们更多的负责执行就可以了。
看过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术》介绍的,他自己在麦肯锡做咨询项目的时候,会对项目进行归类,然后针对每一类做成一个标准化的咨询工作手册,这样既可以提高项目的咨询效率,也可以提高质量。
所以,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快速的让所有成员形成全面、正确的认知,非常重要。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衍生出各种正确的思考。
上面的一些文字,可能有点拗口,也可能会看着很无聊,但是如果你真想提高自己,强烈建议多看几遍,也可以跟我讨论。
这两天,知乎被禁言了。
因为我违规了。
实际上,我不认为自己违规了。
第一个违规,就是一个大学生找副业的帖子,我回答的意思是,大学生做副业意义不大,建议看看书,写写文章,难道不好吗?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就2个赞,下面70多条评论,基本上都是广告。应该是知乎删广告回复太多了,于是索性将帖子删了,然后我就被禁言7天了。
第二个违规,更加冤枉。看到一个帖子是关于做什么副业,可以“
睡后收入”的问题,想回答,怕自己忘记了,就写了一个回答,感谢邀请,这个我待会来回答。于是,就开始整理了一些资料,打算写。结果,资料准备好了,因为第一个违规,被禁言7天,回答不了了。紧接着这个帖子的违规又来了,为什么违规我也不清楚。
不知所谓。
其实,可以理解,之所以被禁言,被违规,应该是知乎制定的一些审核规则,由系统自己直接执行的。
这个过程,其实就可以理解为标准化。
那么,遇到我这样的问题呢?
可以申诉。
再由人工判断,是否违规了,那么这个判断,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了。
应该说,在很多平台,都是采用类似的方法。包括我在QQ空间被封的那篇文章,其实内容很正常,就是讲的普通人应该坚持一件事,而不应该频繁的换目标。
但是,被封了。
申诉都没有用。
对于这些平台来说,严格的审核机制,是有必要的,虽然会有“
误杀”。
正文部分就到这里吧。
继续大师的故事。
就认知和思维的差别,我咨询了一下大师。
我:大师,认知和思维的区别在哪里啊?
大师:认知和思维的区别,就像是饥饿和饥渴的差别,一个人说饥饿都认为是饿了,但是说饥渴是需要思考的。
我:明白了,饥饿就是要吃饭,饥渴有可能吃饭喝水一起,是吧?
大师:狗屁胡说!
我:还请赐教!
大师:打个比方吧,一女士,有一根香蕉,往上面填是饥饿,往下面填便是饥渴!
我:……
………………………………
特别说明: A、思考不一定周全,仅记录日常思考,切勿对号入座!
B、欢迎关注公众号:叨叔杂货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