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州去羊城工作,查看12306网站,有3个选择高铁,硬卧和硬座。硬座要20个小时才到,果断放弃,高铁要700多,硬卧200多,考虑再三选择了200多的硬卧。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在这3种消费的选择历史。
大多数人自己买火车票都是从大学时候开始的吧,第一年从首都回家乡过年,因为还不知道网上买票和抢票这件事,在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电话订票买了1张硬座,还是T字开头的,足足做了20几个小时才到家,那时倒觉得没什么,第一次没有参照物嘛,一切都不成问题。
回北京的时候,整有个伴,我就叫她帮我一起订了吧,她订了2张卧铺。睡了卧铺之后,你就很难忍受20几小时的硬座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可就难了,之后每次回家都会选择卧铺,即使没买到卧铺中途也会去补卧铺,实在补不上也没办法,幸好每次都能补上。
大四的时候,家乡通了高铁,但是要600多块,好贵啊。
后来工作了,前1年又处在负债的状态下,舍不得买,留着钱早点把债还清了更好。解决负债后,体验了一把朝发夕至的高铁,真快啊,便一直坐高铁了,消费升级后也很难降下来。
这次,虽然为过渡期准备了1笔资金,这笔钱也没用完,但之后要考证交培训费,又是一笔开销,想了想还是买硬卧吧,毕竟发展比享乐更重要,可硬座是绝对不会是一个选项,真是太受罪了。
谁说消费升级了,就一定降不下来了呢?还是看天平的两端是什么吧。
PS:最近换了新工作,跟想象中稍微有点不一样,算了,好歹转行了,也算自己想做的,再继续努力吧,我是这么安慰自己的,哈哈。
公众号:一株野豌豆(yizhuyewandou)。期待我们成为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