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疆完全纳入中国版图
乾隆五年清朝版图 乾隆三十年清朝版图先看两幅地图,第一幅是乾隆五年(1741年)的清朝版图,缺少一片重要的土地。
第二幅,是乾隆三十年绘制的清朝地图,也是奠定现今中国领土的基础。
从乾隆五年到乾隆三十年,发生了什么?竟把西域纳入版图,让国土面积扩展了数百万平方公里。
这就是充满鲜血的清灭准噶尔战争。
消灭准噶尔后,天山南北终于尽入大清,乾隆钦赐这片原叫西域的地方为‘新疆’,拼成了清朝最极盛的版图。从那以后,新疆再也没有分裂出去,即使在衰弱的清末和动荡的民国。
新疆这片接近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能够纳入中图,要感谢乾隆皇帝的奋武。
02 清准战争,三代人的接力
这场战争,从康熙35年起到乾隆24年,历经三个皇帝70多年的接力,最终胜利。
准噶尔汗国与中央政府的斗争追溯已久。准噶尔蒙古的前身是明朝的西蒙古部落“瓦剌”,1551年,瓦剌在首领也先的带领下入侵明朝腹地,制造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俘虏明英宗,歼灭明朝精锐数十万,如果不是于谦的果断和勇武,说不定那时明朝皇帝就要迁都南京了。
清朝建立后,这部分蒙古重新崛起,在首领葛尔丹的带领下,在天山南北建立了准噶尔汗国。葛尔丹雄才大略,东征西讨,统一了西蒙古各部,然后瞄准了东方的庞然大物。
葛尔丹一代枭雄,他妄图效仿成吉思汗,重现大元伟业。
不过,葛尔丹不幸的遇见了康熙皇帝,康熙先是加强对东蒙古(即喀尔喀蒙古)的笼络和控制,然后两度亲征,打败葛尔丹,康熙36年,葛尔丹郁郁而终。
虽然葛尔丹死了,但准噶尔蒙古并未消失,雍正9年,葛尔丹的继承者重新统一西蒙古,再次入侵清国。在和通泊战役中,清军大败,死亡近3万人,是清王朝建立以来清军的最大失败。雍正十年,凭借喀尔喀蒙古的抵抗,才勉强打败准噶尔,双方握手言和,划定了边界。之后二十年,西部平稳无战事。
但准噶尔一直不死心,等待清朝内部出现问题,他们就会伺机而动;当然清朝也一样,双方都想找机会置对方于死地。
任务交到了乾隆手里。
乾隆赶上了最好的时机,因为此时准噶尔汗国陷于内乱之中,而清朝国力最盛。
乾隆18年(1753年),清朝驻蒙古将军城衮扎布送来600里加急,说准噶尔汗国的三个首领台极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蒙克宣布脱离准噶尔汗国,投奔大清。
乾隆皇帝微微一笑,一切自在掌握之中。原来乾隆十年,准噶尔汗国的首领葛尔丹策凌病逝,三个儿子为了争夺汗位大打出手,导致汗国四分五裂。乾隆洞晓这一切良久。
如果说乾隆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皇帝之一,那么他在这一时机做的决定绝对是最大加分项。
分析局势后,乾隆19年,他果断决定次年出兵,剿灭准噶尔汗国。
这一决定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因为清准两国已经20年无战事,安享太平良久,大臣们纷纷在奏折中写“兵者不详之器”,言行惊人一致。而且,清军久无战争,军力衰退,也无良将,没有信心去打仗。
但是乾隆正值壮年,进取之心正盛,为了完成爷爷和父亲的嘱托,他不顾朝堂反对,立刻动员国家机器。
事后看来,乾隆二十年,确实是中原王朝扫平西部、统一中国的最好时机。因为此时出战,清准两国国力差距巨大,没有良将无所谓,军队怯懦也没事,只要能够动员出国家机器出兵,此战必胜。
就在这样的形势下,乾隆组织五万人马,出兵准噶尔。
03 残酷的种族灭绝政策
战争的结果显而易见,准噶尔汗国四分五裂,清军兵锋一道,很多部落直接归降,三年后,准噶尔汗国灭亡,清朝尽纳其领土。
当然,由于清军腐化、将军无能,加上乾隆战术失误,战争还是引起不少曲折。在乾隆一开始的估计里,只需一年就可以平定准噶尔,但最终花费了三年。
众所周知,新疆远离中土3000多公里,军队行进尚且可以接受,麻烦的是粮草运输。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清朝产粮地已经转移到江南,到北京可以使用运河,但要运到新疆,非陆路军马不可。
60年后左宗棠收复新疆时也遇到了类似问题,差点要了他老命。当时一石粮收购价为3两银子,但要运到新疆,光运费就要17两银子。左宗棠使商人开路(可以参考胡雪岩的事迹),中央政府买单,勉力支持了下来。
乾隆的解决方法就简单粗暴多了,一个字,“抢”。
既然军粮运过去麻烦,就不如当地支持一下咯。乾隆下旨中说,“事出仓促,时不我待,官兵行进,可以因粮与敌,待事后再行补偿。”也就是说,粮草不够,可以抢掠当地,事后补偿这种话,也就骗骗小孩。这个政策引起当地民众强烈的反弹,这也是后来清军尽屠准噶尔的原因之一。
在初期的军事胜利后,军粮不继,清朝先行撤离,先期投降的准噶尔诸部又生反叛之心,清军只得再战。这时“因粮与敌”政策的后遗症显现出来,因为劫掠太狠,原先依附清军的平民百姓纷纷加入叛军行列,尤其是一直支持乾隆的喀尔喀蒙古也反叛了,清军不得不败退。
乾隆醒悟到自己的失误,政策迅速转弯,先通过拉拢和赞助稳住喀尔喀蒙古,再调集大批粮食,终于第三次出兵,剿灭了准噶尔的所有军事力量。
留给乾隆的是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上百万的人口,如何处理这个战败国家,成为乾隆新的难题。
从康熙35年至今,两国已经打了70年,准噶尔部屡败屡战,表现了极其强悍倔强的精神。即使内乱,清朝也花费3年才得以平定,这支蒙古,相对于东部的喀尔喀蒙古简直坚若磐石。如果加以时间,准噶尔汗国说不定又会死灰复燃,危机大清江山。
为了彻底消除隐患,乾隆决定灭族,“总以严行剿杀为要。”
这一命令,不光针对战争征服的部落,连之前投降归顺的民众都在其中。准噶尔汗国的和硕特部早在战争开始就归顺大清,首领沙克都尔曼吉帅本部4000多户牧民投奔了清军。
清朝将军雅儿哈善使用计策,屠灭了和硕特部。首领沙克都尔曼吉死的很惨,据说他喝醉之后脱光衣服呼呼大睡,清军闯进来都没醒,他的妻子从梦中惊醒,赤身裸体扑到丈夫身上为他挡刀,两人均被乱刀砍死。
情况汇报给乾隆,乾隆不光没有责怪,甚至嘉奖雅儿哈善“办理甚属奋往,着照军功议叙。”
在乾隆的导演下,惨绝人寰的悲剧在天山南北拉开序幕。
04 祸兮,福兮?
乾隆22年起,大清将军城衮扎布、兆惠领兵7000,开始剿灭准噶尔诸部。没有敌方军事力量的阻碍,这支军队如打猎般,剿灭牧民和农民数万。在灭绝平民的行动中,男丁一律处死,女人和孩子分给官兵为奴,很多人在运回内地途中饿死病死。
为了从容灭绝准噶尔的人口,清军颇费了一些心思。在地广人稀之处,如果遇到蒙古人,当即就可杀掉;如果大批牧民来降,不要立刻剿杀,而是分批运往内地,再全部处死。
直到乾隆23年以后,西蒙古诸部余众逃到山谷丛林之中,还是没有逃脱屠杀,准噶尔汗国四部,除了杜尔伯特部投降的早,且一直没有反叛,其余三部几乎全被杀掉。
这次大屠杀的死亡总数字在估计百万以上。多年以后,龚自珍途径准噶尔旧部,仍能看见“(广阔区域)无一庐一帐,皆战争所灭”。
这一残酷的种族灭绝政策,给蒙古人带来深重灾难,却让中央政府牢牢把握住新疆这片广大的区域。为了填补空白的土地,从乾隆中期起,各地迁移人口到新疆,包括吉尔吉斯人,哈萨克人,柯尔克蒙古人甚至东北部的高丽人,再无一支占优势的民族力量。因此纵清朝一代,新疆再无强有力的反抗行为。即使同治年间左宗棠平定新疆时,也不过是沙俄支持下的多股不同反抗势力,因为多民族之间并不融洽,比较轻易的就被中央政府各个击破了。
如果准噶尔蒙古没有被灭族,在清后期衰落之际,新疆肯定会再次反叛,重建准噶尔帝国,而衰落的中央王朝能不能掌控这块土地是个大大的未知数。
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这也是中国控制西域的最完美结局。从西汉开始,西域就是中央王朝的努力目标,但即便汉、唐、明三个大一统朝代,其中央政权也很难在西域立足,建立的都护府都没有超过百年。
直到乾隆灭绝了这片草原上最强悍的民族,才真正建立了稳定有力的统治。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掌握也非常牢固。这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能够维持200多年的稳定控制,应该说很大部分归功于乾隆时期对准噶尔蒙古的种族灭绝政策。
种族灭绝,是清(包括汉族)对一个民族的人类犯罪,但从现在的汉族统治角度来看,却是万年的功勋。
历史就是这么吊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