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放三天假,彻底放飞自我,过上了诸事不为的放松生活。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干,吃吃吃,看看看,跑跑跑,躺躺躺,这就是放假的日常。同事出于好心,可怜我这孤家寡人没有粽吃,过节气氛无以渲染,结果吃粽到怀疑人生,一边放纵口腹之欲,一边疯狂流汗运动,自己都感觉好“精分”。
什么节日最想家?春节、端午和中秋。想过节,是累到想休息和想放假,不想过节,是不想触碰乡愁里的寂寞与冷清。需要举家团圆,共襄盛举的传统日子,对于习惯以漂泊为生的游子来说,总不免牵引出些许伤感和挂怀。啊,时间,原来是以这样的面目蹉跎而过呢。
同一天,有来访者祝端午安康,也有来访者会在深夜十点不断发微信诉说她的糟心事。遇到不懂得尊重他人时间和边界的人,你会想,啊,一个人的生命轨迹过成那样,都是有原因的。
大概在二十几天前,一位来访者通过群聊加了我的微信,过二天,正是周末,开始不停向我诉说自己的故事,要求帮助。花了二天时间耐心向对方做出支援,最后却发现对方并不需要他人帮助,只是需要倾诉而已。之后不再理她。之后就是这人不分白天黑夜的发信息,诉说诉说诉说。她好象把别人的微信当成了一个可以倾诉的树洞,可以无止境倾倒许多情绪垃圾,不管对方有没有时间,愿不愿接纳。
接待过各种各样的来访者,一个人能说出什么样的话,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基本代表这个人在依什么样的人格为人处事。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行动,造就什么样的命运。我想,我的耐心似乎都给了我的来访者,从第一次和这位来访者聊,就形成了对她的大致心理侧写,脆弱,无助,要强,偏执,极端,不信任,矛盾,分裂。她的反复无常和矛盾,混乱和无序,都在提醒我这人并不需要帮助,她只是需要有人注视。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心理需求,就象有的人是表演性人格,芝麻绿豆大的事,都需要有观众,不管是她选定的还是随机的。人是多么寂寞和矛盾的动物,既有隐藏的需求,又有被链接和求关注的需求,象欲望的两极,中间多的是灰色地带。
并不是说不能支援,而是你清晰地看到,这个人正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在这样的阶段,她是看不见自己的,看到的都是他人。父母不爱她,老公背判她,连亲生妹妹也背叛她,这就是一个看上去糟心狗血的家庭剧。没有见到本人,仅仅从微信上的描述,真相是模糊的。我所看到的,不过是一个被困囿于精神疾病里的一个患者罢了。这已经是在将近一个月里遇到的第二例疑似精神分裂症患者了,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这样的人不去好好治病,还可以找人结婚生子。婚前检查现在没有了吗?还是大家都不重视?
罗素说,人生的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我所见的,是人内心的参差多态,和可能导致的人生轨迹,千差万别。人人都想求得幸福,遇见爱,很少想到的是,你自身是不是具足爱。原生家庭并非原罪,他人也不是令自己不好的理由。源头在哪里?还是要修自己的内心。你是怎么认知这个世界的,你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发声,你的发声牵引着你的行动。这是一连串的认知路径,是它们塑造着我们的命运。
你真的知道自己是谁吗?你真的有在不断提升升级重塑自己的认知结构吗?你,真的,有在独立思考吗?你,真的,有做到精神独立吗?提升自己的思想,随时刷新自己的认知模式、行为模式,观察自己的模式是不是需要更新和迭代了,这是人之所以要成长的必须。
既是海上明月,又是人间烟火。柔软和刚,安静和炸裂,是可以共存的。生而为人,我们每个人都要忍屈、揉碎、锻造,跟从前的自己告罪,对行路遇见的人慈悲,明白生命到某个时间点历经烈火烹油,到某个时间点必须轻描淡写,都是人生,都需接纳。最后,才能如野草一般韧性不减的,过好这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