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咱们班小红的爸爸呀是一位医生,在郑州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爸爸每日奋战在防疫一线,小红很敬佩爸爸,想为爸爸写一篇小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爸爸。小红应该怎样写呢?我们一起来帮助小红完成这个任务吧。现在,我们就来“学写传记”。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三个:1.结合课文,能说出传记的基本特点。2.点评例文,能掌握小传的基本写法。3.写作传记,学会认识他人,学习人物的品质,提升个人素养。
下面,我们就走进任务一:结合阅读经历,初识传记。请同学们结合你读过的传记类书籍以及学过的课文《伟大的悲剧》《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谈一谈什么是传记。
什么是传记呢?传记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传记一般由他人记述,也有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那么,传记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一起完成任务二:结合课文,掌握传记特点。请同学们回顾学过的传记文章(如《伟大的悲剧》《美丽的颜色》)在选材、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结合具体文章说一说人物传记有哪些特点。
人物传记有哪些特点呢?第一,传记内容必须真实。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发生的环境等都必须是真实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比如《伟大的悲剧》中这样写: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这里有真人(科考队剩下的三个人,就是斯科特、威尔逊和鲍尔斯)、真事(等待死神的来临)、真实的环境(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以及准确的时间(3月29日)和准确的地点(小小的帐篷里)。再比如《美丽的颜色》中有这样一段话:她写道:“我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结果是棚屋里放满了装着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熔化锅里沸腾着的材料,这真是一种极累人的工作。”这些内容引用了传主自己日记中的话,既补充了历史细节,又真实可信,大大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这就是传记最大的特点:内容必须真实。
传记的第二个特点是选择典型事件,突出人物特点。传记选择的事例要典型,能够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与精神品质。同学们可能会疑惑,写人记叙文也要求选材典型啊,和传记的选材有什么区别吗?现在,就请同学们结合《回忆我的母亲》和《美丽的颜色》,说说写人记叙文和人物传记在选择材料上的异同吧。
我们来看这段话: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这段话出自《回忆我的母亲》,“汗流满面地烧饭”这句对母亲做饭的样子做了细致描绘,并且多次出现“我”,也就是作者对此的反应:“我心疼母亲,于是赶紧去挑水放牛,帮母亲分担家务”。 而在《美丽的颜色》中,有这样一段:由1898年到1902年,居里先生和夫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工作的。这句话就是概括叙述,没有细致的描写,也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现在,聪明的同学们,通过比较,你知道写人记叙文和传记的在选材上的区别了吗?对了,传记多用叙述,常用概述,当然也有具体描写,但都是在依据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描写;写人记叙文则多用具体描写,辅以概述;传记常要详细说明时间、地点、事件,力求准确;写人记叙文则只要大致交代这些要素就行了,重点在于通过细致的描写突出人物形象。所以,同学们在写作传记的时候,可不要把传记写成写人记叙文哦。
传记的第三个特点是运用想象,丰富传记内容。传记并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要依据事实或史料,在小细节处合理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品质。比如《伟大的悲剧》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他们不得不放慢走路的速度,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做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我们知道,作者茨威格在写这部传记的时候,奥茨所在的这支南极科考队已经因严寒和物资短缺而全军覆没于洁白的冰雪之下,作者完全是根据遗留下来的文件资料来还原当时的场景的。但是,在力求真实地再现历史场景的同时,作者还加上了自己合理的想象,使文章更感人。比如这段话中写到的奥茨的心理活动“他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做好了最后的准备。”这些都是作者的想象,这样更能凸显奥茨不愿拖累同伴的英勇无畏的高尚品质。
传记的第四个特点是重视细节,准确传神。传记虽不要求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但也要重视细节描写,具体表现人物言行举止,从而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等。如《美丽的颜色》中这些句子: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
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是对衣着和肖像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居里夫人工作的艰辛;“轻轻地笑了笑”是对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居里夫人性格的温柔;“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是对动作的细节描写,写出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后的热切、喜悦。这些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真实可感。
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传记,掌握了传记的基本特点,接下来,就该学习怎样写传记了,让我们一起完成任务三:结合例文,模仿创作。同学们学写传记,可以从写小传入手。小传的记述较简略,篇幅也较短,因此,作者往往把笔墨集中在传主的主要经历上,通过叙述一些典型事件,体现人物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人物小传吧,希望同学们读完这篇小传之后,能够总结出小传的写作方法来。
这篇例文是一位优秀教师写的《孔子小传》。孔子名丘,字仲尼,于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先祖是 宋国贵族,衰落后迁到鲁国;几经起落,其父叔梁纥再一次争到陬邑大夫的名位,却在孔子三岁时便离开人世。第一段寥寥几笔,交代了孔子的身世,这些都有史料记载,体现了传记“真实”的特点。
孔子家境虽然贫寒,但由于出生书香门第的母亲颜征在的刻意栽培,年少时的他终也能以学为志。他非常广泛地学习了包括先代礼乐典章制度在内的许多知识,刚成人时便以知书达礼闻名于鲁地,到三十岁时,学问已经在诸诸国中小有名气。这一段概述孔子的学习经历。“年少时”“刚成人时”“到三十岁时”,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
看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孔子年青时便发誓要让自已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梦想着自已能通过参于国事,从一个诸候国的治理开始,来恢复周礼,使天下太平,让百姓安居乐业。在概述孔子的学习经历之后,这一段则选取“立志”这一典型事例,突出孔子形象。
他知道成大事者先要做好小事,很乐意地从小小官员做起,希望在做出成绩后逐渐受到重视。殊不料他的牛刀小试,就接而连三地以失败告终:一次做管理牛羊的小官,因为坚持去宋国引进优良种牛损害了季氏利益而被撤职;二次做委史的差事,又因向鲁王报告季氏偷税而丢了差事;三次到费地帮季氏成功地增加了人口己经挣到了升迁的好机会时,却又因婉拒季氏的越礼祭祀再丢了差事。这一段详细描写孔子的三次失败经历,为他从政治转向教育的人生转折埋下伏笔。由此可见,对传主有重要影响的事情,要详写。
小官终是无法做下去,孔子只能转而办学。他提倡“有教无类”,招收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教育的内容首先是怎样作一个有德的“君子”,教学采用的是启发式,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孔子教出一拨又一拨杰出的学生。据《史记》记载,孔子弟子三千,比较有成就的有七十二人,这使他成为中国教育历史上第一位私人教师,被后世尊奉为“至圣先师”。这一段详写孔子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成就,突出“至圣先师”的地位。
年近古稀之年的孔子一边教学一边主持搜集、整理《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他要使“六经”一代代传下去,让他的后人,把他的王道仁政梦想变成现实。
孔子在忙碌中渡过了自己人生的最后几年,带着遗憾、也充满着希望离开了人世。孔子穷其一生的追求,终不能如愿以偿,可他为恢复其理想中的社会秩序而奋斗的种种努力,却给中华文明带来巨大的影响,也给他带来巨大的声誉。
“他要使“六经”一代代传下去,让他的后人,把他的王道仁政梦想变成现实 ”“带着遗憾、也充满着希望离开了人世。”这是作者依据事实发挥的合理想象,这些想象填补了事实的空隙,突出了孔子坚守梦想的品质。
好了,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小红,到底应该怎样给爸爸写小传吧。对了,首先要确定传主,搜集材料。第二,保证真实,选取典例。第三,合理想象,细节描摹。第四,线索清晰,详略得当。
学会了小传的写法之后,和小红一起完成任务四吧:根据要求,进行创作。你和家人朝夕相处,但你知道他们的生日、爱好和经历吗?请为你的一位家人写一篇小传。不少于500字。提示:1.与你要写的家人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他的生活经历。 2.既要有概括性的介绍,也要选择几个重要事件,描写言行细节,使人物有血有肉,形象丰满。 3.写完后给传主看一看或读给他听,听听他的意见,做些修改。
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来,老师期待你的佳作哟。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