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个非牟利机构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家里有特殊人士的家庭。见到了很多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行为,都是因为稀缺心态。在怎么让他们摆脱困境这个问题上,给予了我很多思考。
001贪婪心态
每年相关的政府部门或者非牟利机构都会有一些针对特殊家庭的资助活动。但是每一次都会发现有不少的家庭会重复报名,企图领取重复福利。这个贪婪的不当行为一直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很头痛。
002享受优待
对于特殊人士的就业,会有相关培训他们就业的中心。但是很多特殊人士的家长,不愿意让接受完就业培训的孩子,去社会正常就业。因为如果还在培训时期,会有好几项津贴。一旦正常就业后,这些津贴就会停止。家长们不愿意失去这些津贴,然后剥夺了特殊孩子们与走进正常社会就业的机会。
003失去动力
见到不少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单亲特殊家庭,妈妈放弃出去就业,靠着每个月的政府津贴,捉襟见肘地生活。只要能靠补贴生活,他们都没有想着要去自力更生,赚取更多的金钱,让自己生活更好一点。他们对自力更生失去了动力。
004惩罚机制
对于解决贪婪心态的行为可以怎么做呢?重复领取福利津贴相关人员,会取消下一次领取津贴的资格。这个规定需要在出通知的时候进行反复强调,让他们尽可能清晰地知道。如果还有人想试法,尝试一次失去领取津贴的名额,这对于杜绝这种贪婪行为会有一定的效果。
005激励机制
家长们不愿让孩子出去接受正常就业,我们可以这样做。完成就业培训的特殊人士,如果能够获得正常就业的机会,政府部门会对能就业特殊人士有另外一种方式的激励津贴。这个金额总数会比单纯领取秋季津贴要高。这就需要相关政府人员根据特殊人士就业的实际工资拟出激励津贴的额度。
006提供机会
政府部门或者相关机构会有相关的技能课程,家长通过参加培训提高了能力,降低了就业难度。给家长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他们自力更生的动力。
这些困难的特殊家庭,单纯给予资金补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是要节省宽带,构建宽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