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丨影响力

作者: 简墨香 | 来源:发表于2016-10-14 10:10 被阅读11次

        《影响力》,这是一本社会心理学书,同时也是一本商业书,作者研究的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顺从心理学,看完这本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生活周边藏着太多学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多么容易,又多么频繁地成为影响过程的“受害者”。

        心理学专业的妹妹说,社会心理学有两种,一种是心理学中的社会学,一种是社会学里的心理学,这本书属于心理学中的社会学。我特地查了下资料,弄清楚两者的差别。首先两者实验方法不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家注重用定性的方法探讨社心的问题,而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强调在定量基础上的定性分析,其次在研究的取向上,社会学的心理学,从宏观的角度探讨社会对人的影响,心理学的社会学,从个体角度出发,研究在环境影响下个体如何主动地作出反应,强调个体如何去主动地适应环境。本书有不少实证方法和案例,读起来通俗易懂。

        很多东西,不思考,你习以为常,一思考,妙趣横生,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生活中的陷阱真不少。突然想到在书店看到的一句话“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类似地,因为思考,世界才那样不同和多彩。

        这本书开篇给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文明的进步,就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中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人是有惰性的,包括思考,人们总是在寻求一种更轻松的方式,所以说发明家都是懒人,思考也一样,人们会倾向少思考少费脑筋,特别是在这个充满压力快节奏的社会,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它,我们需要捷径,需要不假思索,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把遇到的每一件事情的方方面面都辨识清楚、分析明白。

        我们不假思索地去餐厅吃饭,因为对餐厅饮食卫生放心,我们不假思索选择火车和飞机去远的地方,因为对铁路公司和航空公司信任,我们不假思索选择某个牌子的产品,因为其质量有保证。很多事情,我们不会再各方分析和求证,而是不假思索地选择,基于信任,基于总体的进步趋势。

        这时我联想到品牌的力量,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定义品牌说其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品牌,利用人们的惯性思维,最后使其成为你一种不假思索的选择。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讲述,互惠原理、承诺和一致原理、社会认同原理、喜好、权威和稀缺,每个部分都值得好好读一翻,它会拓宽你看问题的角度。

        互惠原理,我们应该尽量以类似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知恩图报,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观念,而这也是影响力的有力武器。简单的例子,走在路上,有时会遇到一些做调查问卷的,他们多半会先给你一点小礼品,只要一接受,你就会觉得自己应该填一下问卷,因为接受恩惠带来的亏欠感会使人不舒服。

        还有一个常见的“互惠式让步”,其中有一个说法叫“拒绝-后撤”,假设你想让我答应某个请求,为了提高获胜的概率,你会提一个大些的要求,已预料我会拒绝,接着你再提一个小要求,如果设置巧妙,我答应第二个请求的机率会很高。你从大要求降到小要求,让步了,然后我觉得我也应该让步,于是从不顺从变为顺从。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人在动心思怎么设计我了?小心被我拆穿哦~ 其实就算我们知道,也还是会不知不觉掉入陷阱,这就是心理战术的高明之处,而且通常你都是心甘情愿的。

        承诺一致原理认为,一旦做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就会立刻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会想方设法地以行动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要白纸黑字写下条款、条约、合同、保证书等等,一方面是证据,一方面是承诺的心理作用,同时越多人知晓,我们就越会在压力下尽可能言行一致,因为言行不一、说到做不到的人不受社会欢迎,我们每个人会尽力地去维护自己的形象。

        曾经听过有人说,梦想,就要大胆说出来写出来,其实是给自己施加一个压力,促使我们去奋斗和实现,效果往往更好。计划和任务,写下来,不仅是对思绪和待办事项的梳理,也无形中给予我们正面暗示,尽力去完成。书面承诺比口头承诺效果更明显。

        社会认同原理认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路上有人突然倒地,也许情况很紧急,但路人体会不到,大家都在观望是否上前帮忙,其实也有这种心理在作怪,每个人都在观察别人的反应再作出自己相应的反应,以免尴尬和自作多情,于是一个紧急情况被显得不那么紧急,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消除社会认同心理带来的不确认性,在你还有意识还能说话的情况下,尽力准确地向路人求救,说出自己的需求。

        喜好,我们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所提出的要求,都说中国是关系社会,喜欢攀关系,多半也是应用这一原理。同时我们也更容易答应与自己相似的陌生人的请求,这招我经常用,有时候去市场买东西,听口音就差不多判断出他是否与自己同乡,问了一下,真的是,然后就会说,自己人,再多问候几句,然后即使价格没有便宜,态度也会是相当好的或者会拿到质量相对好的东西,接着一回生,二回熟,就不再陌生了。

        权威,在权威的命令下,成年人几乎愿意干任何事情。这个是作者通过实验给出的结论,刚开始我与你一样表示怀疑,后来发现其实日常生活也确实是司空见惯。权威可以来自衣着、头衔和身份等等,当然这里面真真假假,但不管是真是假,多半都唬住了人们。

        稀缺,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实验结果证明,人们会在稀缺的影响下尽快决定是否买下东西或买下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所以卖场最喜欢搞限时特惠,限量促销,人们会觉得错过就没有了,得马上做出决定,同时会激发本来没想买的人们去买一些马上断货的东西。

        学点心理学,很有趣,也能更好地生活,如果你想入坑心理学,不妨从社会心理学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丨影响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ig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