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丨影响力

作者: 4b4a8e731663 | 来源:发表于2016-04-21 20:22 被阅读39次

我希望吸收这本书中认同的部分,变成自己的知识,包括观点和理解。

1.影响力的武器

A.尽力去理解行为背后的经历和情境,再找到一种最为理性的方法解决目前的困境。观察人们不假思索的行为,可以在大脑中渐渐清晰人类的文明。

例子:“游客高价购买珠宝”事件分析,就长期而言,综合他们过去、未来整整一辈子遇到的所有情境,把赌注压在抄捷径上却可能代表着最为理性的方法。

2.互惠

A.人家施恩与你,你必以恩情报之,不理不睬是不行的,以德报怨更加不可以。违背互惠原理,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善举的人,是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的。倘若有人对我们让了步,我们便觉得有义务也退让一步。让步原理成立的前提是初步信任。

例子:真正有天分的谈判人员会把最初的立场稍作夸张,够他讨价还价、来上一连串的小小让步,最终从对方那里得到理想的结果就行了。

3.承诺和一致

A.相对于纠结,作出选择是没错的。

例子: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次地欺骗自己,以便在作出选择之后,坚信自己做的没错。只要我们对事情拿定了注意,死脑筋地坚持到底就能给我们带来一种分外难得的好处:我们再不用苦苦地思考这件事了。不管怎么样,我们的信念、说辞和行为,只要跟之前的决定保持一致就行了。我们就可以开开心心地去做事,不用想太多了。机械地保持一致还有第二点吸引力,它更容易令人避免误入歧途。

B.没有了一致性,我们的生活会困难重重。

例子:信仰、言语和行为前后不一的人,会被看成是脑筋混乱、表里不一,甚至精神有毛病的。另一方面,言行高度一致大多跟个性坚强、智力出众挂钩,它是逻辑性、稳定性和诚实感的核心。

C.高尚动机的善举,带来的是客户的承诺,之后的事情便顺遂了。

例子:只要你把一个人的自我形象设置在了你想要的位置上,那么这个人就会自然而然地遵从一整套与这一全新自我形象相一致的要求。

D.周围的人认为我们什么样,对我们的自我认知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

E.要判断人的真正感觉和信仰,光听他们怎么说是不够的,还要看他们怎么做。

F.公开的承诺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

例子:所以,定下目标,把它写下来。等你达到了这个目标,再定另一个,也写下来。你会健步如飞的。

G.团队成员的忠诚和奉献精神,能极大地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生存概率。

例子:对于一个想建立持久凝聚力和卓越感的团体来说,入会活动的艰辛能带来一项宝贵的优势,这种优势,是该团体绝不愿轻易放弃的。

H.公开、主动、付出努力和负起责任=有效的承诺

例子:只有当我们认为外界不存在强大的压力时,我们才会为自己的行为发自内心地负起责任。

4.社会认同

A.我们在并不确定的时候,很乐意对集体智慧投入极大的信任,然而,人群很多时候都是错的,因为群体的成员并不是根据优势信息才采取行动,而只是基于社会认同原理在做反应。

例子: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95%的人都爱模仿别人,只有5%的人能首先发起行动,所以,要想把人说服,我们提供任何证据的效果都比不上别人的行动。

驱使信徒们宣扬其信仰的,并不是先前的确定感,而是一种逐渐扩散的怀疑。他们稍微摸到了点头绪:要是飞碟和洪水的语言根本是错的,那么整个信仰体系恐怕都站不住脚。为了自己的信念,他们放弃了太多东西,要是信念破产了,他们也完了。它必须为信仰的有效性建立另一种证明形式:社会的认同。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尤其是在我们觉得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时候。幸运的是,以上预防措施并不需要花很多精力,也不需要用太多时间,只要抽空迅速打量一下周围就行了。花点功夫采取这个小小的预防措施,是物有所值的,一根筋地依赖社会证据,有可能导致极为可怕的后果。

B.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是为了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5.喜好

A.相似性、积极的评价、接触与合作,会让你成为更好的人,也会成为别人眼中更好的人。

例子:一个公平的价格,一个人们乐意从他那儿买东西的家伙。打扮是否得体要比工作资历占的比重更大。相似性:我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不管相似之处是在观点、个性、背景还是生活方式上,我们总有这样的倾向。一般来说,我们总会相信别人的赞美之辞,喜欢上那些擅长说好话的人。积极的评价,不管是真是假,都能让人产生对恭维者同等程度的喜欢。

让孩子们通过合作而非竞争来学习。

6.权威

A.我们内心会不假思索的认为权威是对的。

例子:我们对权威有根深蒂固的责任心。

7.稀缺

A.自由这种东西,给一点又拿走,比完全不给更危险。

例子:最容易起义的,不是那些传统上最受压迫的底层人民——这些人已经把自己的贫困潦倒看成社会的自然秩序了。相反,走上革命道路的,往往是至少品尝过了更美好生活的人。喜悦并非来自对稀缺商品的体验,而来自对它的占有。倘若我们正赶时间、压力大、不确定、不在乎、心意烦乱或心力交瘁,我们往往会把焦点放在一些片面的信息上。在下决定的时候,我们越来越难于对整个局面加以全盘考虑了。为解决这种“分析瘫痪”问题,我们只好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环境中通常靠得住的单一特点上。

梳理完以上部分,还没有把一些观点消化融进知识体系,只是写久了有些乏,先扔出来再说。果然别人的评价在自我认知中起着很重要的部分,应对方法应该是回到初心,那就心情舒畅时候再吸收观点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丨影响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gt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