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鲁总,是在上海一家公司的产品介绍会议室。当时,他坐在我旁边。我们都认认真真地看着,我们的共同朋友曹总想要采购的产品演示。演示很快结束,他和曹总驱车去南京,我自己赶飞机去深圳。
飞机落地的时候,曹总给我打来了电话,问演示的产品怎么样。我强调,他的想法和我的是不一样的,但是他坚持。我回答,如果和你的想法、定位是一致的,就可以尝试一下,但是不宜一上来就太深入合作。于是,他采购了2W元进行尝试。
第二次,去上海验收产品,依旧有鲁总同行。曹总验收,我和鲁总旁听,验收过程陆续开始出现争吵。直至验收完毕,我都没有讲任何一句话。结果已经非常明确,那不是曹总想要的。当晚我继续留在了上海,因为公司在上海的合伙人约了我吃饭。曹总和鲁总还是驱车去南京,因为第二天南京有个大型展会,他们需要去参加。
半夜的时候,曹总给我打了个电话,约我第二天南京见面。在酒店,刚要睡下的时候,我开始回忆和思考。和曹总的合作已经将近半年,我是他聘请的产品顾问。我和他见面的次数不少,也给出了很多产品的建议。不知道是因为不够信任,还是最终的决策都是由他来拍板的原因,他很少采取我的意见。
第二天傍晚,在南京,我、曹总、鲁总一起吃的晚饭,我们都没有喝酒。吃完饭,在他们两个人居住的酒店房间内,由鲁总牵头,向我提出了要和我深度合作的意向。他们决定放弃上海,也放弃其它正在观望的所有公司。
我很惊讶,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或者这个结果来的这么突然。曹总也当场表态,从南京回去就马上安排合作的事项。
当然了,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如今,每年都有和鲁总进行合作。有一次,我碰到他,就问他,为什么当时选择我。因为,我知道当初的我,资源是最没有优势的,甚至连准备用于研发产品的人员都没有几个。
鲁总讲了两点。第一:每次的产品演示,我都能讲出对方产品的弱点,最主要的是能分析出和自己产品的契合度。第二:我以顾问的身份跟了他们半年,提前就已经讲好了不会找我研发,我没有拿过一分钱的工资,却还在很用心地做事,做人很到位。
能力是一方面,他认为“做事先做人”的态度非常非常重要。这是我秉承的东西。说实话,我也吃过亏,但是那些真的不重要。做好自己,多为他人考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