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究竟怎样正确地“给别人面子”?

究竟怎样正确地“给别人面子”?

作者: 奔跑的大胯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17:13 被阅读1次
    image

    撰文丨大胯

    阅读提示

    • 如果你现在内心浮躁,请关闭这篇文章
    • 精简的文字虽好,但大多无用,且无可操作性,跟没学并无二致
    • 为了可操作性,本文牺牲了精简,以“车轱辘话”代替,为的是让文字穿过身体,令其有用可用
    • 所以本文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否则难以理解文中的逻辑
    • 如果你能顺利看完并理解全文,很荣幸!我们是同一类人。

    写在前面的话

    如果你仔细琢磨“面子”这个词,会觉得非常有趣:

    • 它好像不能被翻译成外文,反正“Face”这个翻译明显是错误的;
    • 好像也不能被明确定义,它似乎代表着一种荣誉或褒奖,但细想又不是;
    • 从形态上来看,它是虚幻的,并不是一个物理存在;
    • 它用钱买不到,但确实有实实在在的价值;
    • 男人们费尽心思去争取它,女人们甚至为它而不惜付出生命……

    然而,就是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中国人靠它活着

    如果再往深了想,更有趣的是:

    • 怎样才算“有面子”?
    • 怎么才算“不丢脸”?
    • 应该“给谁面子”?
    • 应该“不给谁面子”?
    • 应该“给多大面子”?

    正文

    在生活中,你肯定经常会听到“某某面子真大”、“看在他的面子上”,或者某人做了什么坏事,被人说“不要脸”、“这人脸皮真厚”……

    这就奇怪了!

    “脸”本来只是长在人头上的一个部位,但是在中国社会,“脸”的含义就太丰富了,“面子”就是从“脸”延伸过来的说法。

    表面上:

    “面子”虚无缥缈。

    但事实上:

    “面子”的背后代表的是中国人的“社交游戏规则”。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我们会发现 “面子”的本质是:

    整个社会对个人能力、道德、成就的认可程度

    也就是说:

    • “认可程度”越高,“面子”相对越大;
    • “认可程度”越低,“面子”相对越小。

    进而,“面子”大小的背后实际上是:

    “社会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

    也就是说:

    • “面子”越大,分到的“社会资源”相对越多;
    • “面子”越小,分到的“社会资源”相对越少。

    如果你再认真琢磨下面这两个词:

    • “有面子”“不丢脸”

    你会发现它们根本不是一回事,如果深挖一下:

    • “脸”,就好像是每个人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它的关键在“底线”,它和道德的关系很大;
    • “面子”,就好像是每个人向上争取的“光荣榜”,它的关键在“爬升”,它和社会地位的关系很大。

    所以,一个人如果说自己“人穷但志不能穷”,实际上表达的意思就是:

    “我虽然社会地位低,但是我起码有道德。”

    也就是说:

    这“脸”是一个人所固有的,只要他不干缺德的事儿,就不会改变。

    这就清晰了许多。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就会特别理解:

    • 任何情况下,千万不要鄙视别人;
    • 因为在对方看来,这就相当于他在你这里“没脸了”,这算是相当严厉的“道德”惩罚。

    相反,“面子”就更有意思了。

    从很大程度来说:

    “面子”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的成就或是声望,也就是“社会地位”

    就是说:

    • 社会地位越高的人,面子相对就越大。

    但有趣的是:“面子(地位)”的高低是相对的

    比如:

    • 刘强东在京东这家公司里,面子(地位)是最大的
    • 但是,刘强东在丈母娘面前,面子(地位)至少矮上半截儿

    正因为“面子”是相对的,所以“面子”就很容易“弄虚作假”。

    比如:

    • 某骗子假扮成名牌大学教授,来显示自己的“权威”;
    • 小混混租一辆名牌跑车,来显示自己“财大气粗”;
    • ……

    甚至,他们当中有些“手段高明”的人,真能够把这“虚”的面子折腾成了“实”事。

    为了警惕这些骗子,我们中国还有流传至今的俗语:

    •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如果再往深了挖,会发现:

    “面子”还是“可交换的”、“可交易的”,甚至还能“借出去”。

    最常见的就是:

    • “帮个忙,给个面子……”。这就是“交换面子”;
    • “看在我的面子上,就……”。这就是“借面子”。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就会发现:

    • 说一个人“没脸见人”,比说他“没面子”要严重很多倍;
    • 因为“没脸见人”是在抨击他的道德底线
    • 而“没面子”可能只是代表他的社会地位不高。

    所以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遵循的原则就是:

    如果不能给对方“增面子”,至少不能给对方“减脸”。

    “人艰不拆”就是这个意思。

    有趣的是,如果从个人的视角出发,会发现:

    大多数人对于“面子”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脸”的重视。

    按照这个逻辑,就会特别理解下面这句话:

    • “死要面子活受罪”

    也就是说,很多人为了“面子”,真的可以“不要脸”。

    所以,以后再听到这类的说法,就不必感到意外了。

    因为:

    这只是人的“不同选择”而已,并不涉及绝对的价值判断。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如果想要给别人“面子”,到底“给多少”合适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本质是:

    我们该如何分配自己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给他人。

    第一层的思考就是:

    • 面对不同的人,分配不同的资源。

    因为自己的面子(社会资源)总量有限,给这个人多了,留给其他的人就少了。所以,一般采取的方法是:

    • 对方面子大,就多帮忙;对方面子小,就少帮忙或不帮忙。

    但是这种区分的方式很模糊,并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层的思考就是:

    • 按照社会关系的远近,分配不同的资源。比如:你和陌生人的社会关系就很远,你和同事朋友的就很近
    • 按照情感关系的远近,分配不同的资源。比如:你和家人的情感关系最近,和同事朋友的很近,和陌生人的就很远

    所以,就产生了三种“给面子”的类型。

    对于“家人”这种纯粹的“情感关系”

    • 按照家人的“需求”分配;
    • 现实生活中基本上就是“有多少面子,给多少面子”,“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 满足“仁”的要求。

    对于“同事和朋友”这种情感+社会的“混合型关系”

    • 按照和朋友的“人情”分配;
    • 现实生活中基本上就是“礼尚往来”
    • 满足“礼”的要求。

    对于“陌生人”这种纯粹的“社会关系”

    • 按照“公平”分配;
    • 现实生活中基本上就是“以诚待人”
    • 满足“义”的要求。

    写在最后的话

    实际上,如果我们耐心观察会发现:

    • 在这三种关系中,最难拿捏的就是和同事和朋友的混合型关系。

    它和我们既存在“情感纽带”,也存在“社会关系”。

    所以,对待这种关系,“给面子”最重要的原则就是:

    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同时也能获得他们的尊敬

    也就是以“礼”相待,如果损伤了对方的面子,就叫做“失礼”。

    所以,如果我们再来观察生活中的人情往来:

    • 同学、同事或是战友聚会,是为了维护面子网(关系网)
    • 给长辈、领导拜年,是为了存下一份面子(人情)
    • 亲戚聚会,夸赞他们家的孩子,给他们面子的同时,是为了共享面子(亲情)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是不是会感觉:

    “中国式关系”不再那么压抑了,反而有趣了很多。

    祝近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究竟怎样正确地“给别人面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kd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