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罗兰
如果一个人乐于助人、善良,肯定他的朋友会更多,视野更宽广,心理状态也会更加积极和乐观。善良不能替代成功,但善良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助于成功的环境。
怎么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格呢?就是给孩子的同理心和善意足够的关注。
其实,善良、关心别人是每个孩子生来就有的天性,就像一粒种子一样,到了一定年龄,就长出了小苗子,小孩在1岁到1岁半左右,就会开始展现出给家长帮忙的意愿,比如说想帮忙扫地等等,2岁半左右的时候,孩子的同理心会建立。
但孩子在做这些事儿的时候,很多家长并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鼓励。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改变你提问的内容。平时跟孩子聊天的时候,别光问考试考了多少分?你在学校听不听话?而是也给善良以关注。比如问问孩子,你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帮助哪个小朋友?开始,孩子可能会说,我不记得,我没做过。但日积月累,孩子自己也会主动寻找能帮助别人的机会。
第二,当孩子做了一件善意的事情,有意识地夸夸他。
是口头上夸他,而不是奖励他的行为,因为你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善良是为了获得物质奖励。
而且,怎么夸也是有讲究的。研究显示,在一些特定的年龄段,更有效的夸奖方式,可能是夸孩子的品格本身。比如说,与其跟孩子说:谢谢你帮妈妈扫地,你可以说:真是个好孩子,这么爱帮助人。这种方式就是夸他的品格。
而且在8岁左右,夸奖他的品格,相比起夸他的行为,带来的效果显著不同。太小或太大的年龄效果都不是很好,而是直接夸行为比较有效。
第三,在此基础之上,你还可以跟孩子分享,你自己帮助别人的经历。甚至,你没帮上忙,感到后悔、内疚的经历,也可以分享。比如,小时候看到同学书本撒了一地,自己没站出来帮他,而是开他的玩笑。
养育孩子真正的考验并不是你的孩子获得何等的成就,而是他们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将会怎样对待他人。
如果你教导你的孩子成为善良的人,你就是在为他的成就铺路。
与您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