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接受了一个复杂案件的委托,属于发回重审案件——案件一审后,对方上诉,二审法院审计后认为原审事实不清而发回重新审理。
阅卷后刷新了认知,原审中的原被告和法院均没有查明案件涉及的事实。
我们团队将四大本案卷,边画图边记录,首先制作了案件的事实时间轴图,将案件画在了对粘起来的A3纸上,案件的所有过程清晰的显示出来,有些事件是在一天内发生的,就在一天里按照先后的顺序排列出来。
盯着这张图来看,区分每个事件前后的逻辑关系,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分段来理解,理解的部分就画出来,然后接着往下推演,再和委托人沟通交流,交换意见,继续求证,再次阅读卷宗,反复几次后,大的轮廓就出来了。
再行法律关系图,和法官思维导图。法律关系图里,继续在指导案例和公报案例里面寻找佐证我们需要的案例,这个工作看起来非常闷,我觉得我们看的头顶冒汗,是沉浸式的。
每次求证到我们理解一致的地方,都是一次极大的鼓舞。
我们能感受到原审的参与人在办理这个案件过程中,有多么纠结的经历,有多么不舒服。对于求证真实的过程中,被迷住了眼睛,又找不到突破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痛。
尽管我们已经比一审时有了突破,但案件还需要最终判决并生效后才能落定。且行且认真。
我们能很快找到或者说逼近真相,源于我们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方法论。一段一段的来寻找逻辑关系,最终汇集起来。
方法的使用又反过来,促进我们总结和提升这种做法。
由于集中精力的连续时间过长,早早的感觉到饿,吃饭时饥饿感很强烈。(研讨案件继续中,先写这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