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老子在上一章中说了个人应该顺其自然,遵守道的规矩,不施加主观意志去创造,去干预,去改变。接下来的这一章,老子打算把这种个人的无为思想推广为治国治民的思想方针。
老子说,不推崇贤能的人,就可以避免人们相互竞争;不珍重稀有物品,就可以避免人们偷盗;不引起欲望,人们的内心就不会乱。
所以圣人治理人们的方法是,弱化人们的心思,填饱人们的肚子,弱化人们的意志,强化其筋骨。让人们保持因为无知所以无欲的状态。让贤能的人不敢去作为,大家都无为了,天下就大治了。
在理解这段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系前文。
前一章说长短,高下,前后等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不要去推崇长,高,前。但是,在具体的事物中,大部分情况下,长确实大大胜过短,高对于下确实大大的有优势,前比后更容易获得好处。贤能的人很容易知道和区分这一点。
对照上一章的思想,就很容易理解本章的意思。老子为什么说不尚贤呢?因为贤能的人,更加能利用这种区分来获取好处,所以不能推崇贤能的人,不然大家都去做贤人,就会引起竞争,都去争前,争高,争长。
万物理论上各有作用,黄金再珍贵也不能像木头一样点火取暖,但是贤能的人知道黄金大部分情况下比木头珍贵,人们一旦被引导,就会不择手段去获得黄金,引发偷抢夺拿的行为。
贤能的人这种区分长短,高下,珍稀不珍惜的思想,传播出去,会引发人们的欲望,社会就会充满争斗和罪恶。
老子说不尚贤,是不推崇贤人,不是不用贤人,用贤人治理国家,保证大家吃饱喝足就可以了,不要让人们知道太多,想太多,不要引发欲望,这样天下就大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