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说一部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作品——《夺魂索》。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布兰登和菲利普一起杀害了同窗戴维,将戴维的尸体藏到柜子里面,并得意洋洋的将柜子作为晚宴的餐桌,晚宴邀请了戴维的父母,同学,未婚妻和大学时的舍监如伯特教授,但随着两人话语行动中漏出的马脚,如伯特教授最终发现了真相。
这部电影1948年上映,这段时间正值《海斯法典》的执行期间,《海斯法典》1930年颁布,直到1966年才被取消,你可以将之看做一部对于影视作品的审核宝典,里面规定了电影拍摄的各种禁令,比如不得宣扬烧酒;不可详细描述谋杀、盗窃、抢劫的方法;不得出现拷打场面;不得表现不道德的性关系;不准出现裸体镜头的场面等等禁令。
影片根据1924年李奥波德与勒伯的真实案件改编,原型人物纳森·李奥波德、李察·勒伯是同性伴侣。在电影中,导演隐晦的保留了两位主人公的关系,并且用“柜”这一意象来进行暗示。
除去这一部电影,希区柯克在其他电影里也若有若无的暗示着这一种关系,《火车怪客》里的镜像男主角,《蝴蝶梦》中的女管家等等,希区柯克对于这部分人的态度是怪异且暧昧的。
这部电影还充分实践了希区柯克“桌子底下的定时炸弹”理论,一个定时炸弹被放在桌子底下,观众能够看见它,并且知道一定会爆,但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在此期间,观众的心理便会时时牵挂着那颗炸弹,悬念也就形成了。
在这部片子里,被勒死的尸体戴维就可以说是一颗定时炸弹,片中人物一直就围绕那个装尸体的柜子移动,并且几次三番想要打开柜子,这一次又一次的试探可以说使观众的心放在嗓子眼,这种“折磨”使得观众的心情随着故事而跌宕起伏。这个悬念从故事之初就一直保持,贯穿整个故事,直到最后才被发现。
此外,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突出特点——除去开头的一个镜头,整部片子都使用长镜头拍摄,正是由于它是“一镜到底”,所以整部电影的“影片时间=故事时间”,观众可以事无巨细的看到这八十分钟之内,两位主人公是如何一步一步露出马脚,并且被聪明的如伯特识破的,无形之中有了层解密的快感。
这种长镜头非常费事费力,由于当时技术的不成熟,画面和声音无法同时进行,希区柯克只能先将画面录出来,随之再来第二遍,将声音再录一遍,这就需要各部分人的通力合作,走位,机器,演员的表演必须与第一遍一样,一点都不能错,难度可想而知。
可以想见,在演员卖力的表演之下,是多少人的努力,为了防止出错,工作人员,摄影机,演员在一起拍了10天,才尽量避免掉错漏。
精确的调度也因为当时胶卷的长度限制,希区柯克不得不放置了几个隐形的剪辑点,虽说是“伪一镜到底”,但是镜头的调度非常精准,一气呵成,看着丝毫不会有阻塞之感。
这部电影称不上是完美的,许多地方有很明显的BUG,比如菲利普手上伤口的穿帮,以及他猪队友般的战战兢兢的态度,但是里面对于电影语言的探索,对于色彩的运用,镜头的调度都使得这部片子的艺术性和可看性都更上一层楼。
(交替的红绿光渲染不安的氛围)这部片子上映之后取得了良好的票房和口碑,但是希区柯克本人却并不感冒,还说这部片子是“愚蠢”的,但是不可否认,这部片子是一部杰作,长镜头的电影语言跟普通的电影完全不同,他在此探索了电影的多种可能性,并且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将艺术表现和镜头语言的探索结合起来,最终呈现了这部优秀的作品。
(ps.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我!)
网友评论